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高晓松新书“指北”,矮大紧讲另一个江湖

2019-10-18 02:26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2019年在网上大热6年的文化类脱口秀《晓说》落下了帷幕,这个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说成流行语的男人,将上世纪90年代信马由缰、潇洒奔放的文青生活带入了人们的视野。有些人羡慕他所经历的文艺岁月,有些人羡慕他在蜕变之后的博学多才,有些人羡慕他在风趣与个性之间的平衡。高晓松这位生于1969年的50岁“大男孩”以自己的花名“矮大紧”将自己的岁月沧桑和美好年华都写进了他的新作《矮大紧指北》中。

作者:刘奈


矮大紧这个名字是高晓松对自己的戏称,高晓松曾说:“矮大紧跟高晓松不一样。高晓松从小受到的教育是纵横四海,改造世界。但矮大紧不是,他好吃懒做,最大的理想就是不劳而获。”这套书共分三本,分别是《矮大紧指北1:文青手册》、《矮大紧指北2:闲情偶寄》、《矮大紧指北3:指北排行榜》。

高晓松总是自诩为文艺青年,不管这个词在时光中是好是坏,他从不改初衷。《矮大紧指北1:文青手册》的描述中,他们经历的那个文艺岁月,就像是蒙上了一层滤镜,显得格外浪漫。高晓松在书中将他第一次见朴树的趣闻也写了出来。

当时因为校园民谣而初尝走红滋味的高晓松,带着他那“大板砖”手机,出门几乎都横着走。这样不可一世的高晓松,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那时还叫“濮树”(歌手朴树的原名)的青年结结巴巴地跟他说想要卖歌给他,就这么一句,一个字都不多说。那个年代信任几乎都是天生的,高晓松一口答应被约到了一个小树林外面。见到的对接人还不是朴树,而是他当时的女友,在朴树女友的指引下,进到了小树林,才见到了因为害羞怕见人的朴树。他们的交流非常之少,但在朴树唱完歌后,那时牛气哄哄的高晓松着实被惊到了。于是劝朴树不要卖歌,而是自己唱当歌手。当朴树说出“我觉得你们音乐圈里的人都是白痴,我只想卖歌赚钱,赚了钱我自己做唱片,我不想跟音乐圈里的人打成一片”这句话后,高晓松被这个害羞男孩外表的软和骨子里的硬吸引了。于是操办起了他音乐上的一切,也因此成了朴树事业上和生活中的挚友。

在“文青”高晓松的眼里,那些成功瞬间的高光时刻,总是唤不起他太多的记忆。而那些浪漫的闲散时光,却总是能击中他柔软的内心。在麦田音乐工作下班后,山东小姑娘给他们做的饭,他回忆起来是那么的好吃。朴树、叶蓓、尹吾、宋柯、《北京晚报》乐评人戴方几人一起吃饭,围成一圈,弹琴、唱歌、喝小酒、聊梦想,诉说着对未来的憧憬,至今在已经50岁的高晓松眼里还是那样的梦幻和美好。

高晓松要是只讲身边人,那充其量也就是部个人随笔。但谈天说地的高晓松显然不是这样的人,一些国内国外的大师、名家、知名文青,他们稀奇古怪的事似乎都在高晓松的肚子里。看过高晓松节目的读者,都知道高晓松的博学不在于把市面上的知识倒背如流随时提取,而是他总是能以一件事、一个人全方位地挖出一些不为人知的旁门野史。比如在国内已经快要封神的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从高晓松的言辞中无不看出他对这位小他一岁导演的喜爱。大众赞赏诺兰的电影色彩独特,很多人把这种色调称为“诺兰味儿”。但诺兰最神奇的事就在这,他竟然是个红绿色盲患者,曾经在做摄影机操作员时分不清红绿电池,没少让导演骂。这辈子不知道圣诞节是啥样的人,却在色彩上成为了大师。

还有那个曾在年轻时提出“音乐为工农兵服务”的世界级音乐大师坂本龙一,却在音乐之路上前卫不羁,脱离了工农兵成为了文艺青年的代表。这个看似散漫优雅的艺术家,实际上骨子里却是无比的倔强。坂本龙一出演《末代皇帝》时,和导演贝托鲁奇在所饰演的日本军官最后的死法上僵持不下,外国导演太沉浸于对日本人固有的印象,认为一定要剖腹自杀。而坂本龙一据理力争一定要举枪自尽,争来争去,没想到导演最后同意了他的意见。原来坂本龙一的父亲是知名的图书编辑坂本一龟,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的成名作《假面自白》就出自他父亲的调教。而三岛由纪夫最后就是剖腹自杀的,非常惨烈,或许是这个原因让坂本龙一对于剖腹有如此强烈的反感。

高晓松的书里不光写了李宗盛、韩寒、王家卫、村上春树等今人,还推崇古人。那个因沉迷艺术而亡国的南唐后主李煜,从来都不是被历史歌颂的人,但在文学、艺术方面,他在高晓松的心里却是不能被替代的文青代表。他阅读了大量书籍,关汉卿、曹雪芹、兰陵笑笑生都曾让他欣喜过,但50岁的他回头再看,还是觉得李后主的诗词能够直达他内心。李后主的结局并不好,在靡靡之音中亡国,在敌国中做个任人欺凌的懦夫。但李后主终究是个文艺青年,积郁并没有彻底让他垮掉。在他41岁生日时,他在宋朝皇帝眼皮下大宴宾客,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让他放肆地大唱特唱。他用心中的愤怒和积郁换来了一杯毒酒。而李后主的人生谢幕,却让无数文青心驰神往。

书中写了很多人,文艺、小资、有才华,但就他们的共性而言,都是骨子里倔强的铮铮铁骨。才华是必要的,但精神上的傲骨,才是更为难能可贵的品质。在高晓松为读者讲述这些有意思的事时,我们或许从此刻要重新认识这些人。就像高晓松在写韩寒时,虽然在著名的“韩白之争”时,高晓松作为韩寒的实力对手提笔参战。但之后韩寒的坚忍和那种“任万人来敌,我只一人战”的精神在高晓松的心里已经种下了友谊之草,只等它任性生长。高晓松就像曾参与过武林纷争的剑客,就像王朔似的,真遇到事了,大哥冲锋在前,他在后面摇旗呐喊。等到时过境迁,岁月静好之时,他将那些留在心里的往事,一股脑儿地说出来,在他的嘴里自成江湖。(《矮大紧指北》 高晓松著 北京长江新世纪)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