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书边小集》视野宏阔,内容涉及名人掌故诗文日记,妙在见微知著

2019-10-19 14:18 编辑:TF021 来源:北京晚报

金陵学者金小明曾主理《藏书》杂志多年,近来又潜心于周越然、卢翼野等人作品的整理与研究。最近我手边多了一册他的新著《书边小集》,为董宁文主编的《开卷书坊》第八辑之一种。

作者:王刃


关于书名,小明兄在编后语中说明:“多为阅读生活的副产品,无非观览随笔、编辑手记,或关注民国人物、考索旧时文章的篇什之类,取材和感兴都离不开一个书字,权以书边冠名。展卷留痕,不成统系,用以自珍,并求方家指正也已。”上引文字道出这本书的内容和旨趣,但对“书边”的解释,似乎只是谦词,毕竟在我看来,“书边”文章不好写,既要入得书内,又要出得书外。而他写此小集,妙在见微知著、以小见大,暗含《老子》五十二章“见小曰明”之意。“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明悟道理,先要“见小”,写文章也要从微小处体会、打磨,庶几才能稍稍近“道”。

《书边小集》视野宏阔,内容涉及名人掌故、诗文日记、书装字体,乃至建筑摄影、旧时书肆等;文章所写的人和事,又多与南京相关——或许“破万卷后”读书的兴趣,常会回归故乡风土,知堂翁也曾自承:“今独于乡土著作之事与景能随喜赏识者,盖因其事多所素知,其景多曾经历,故感觉甚亲切也。”

《书边小集》中用力最深之作当是长文《从郑振铎的“失踪之谜”和“湖畔夜饮”说到他与徐微的交往》。徐微是郑振铎的学生,1943年郑氏蛰居沪上,在两年多时间里,两人有过非常密切的交往。这篇文章以郑振铎日记为基础,梳理史实,参以旁证,真实再现当年两人“步月、共餐”、“论学、抒怀”、“观剧”、“庆生”、“问病、陪侍”、“情感抚慰”、“惜别”等场景。郑、徐乃情侣乎?知己乎?读者观览全文,自有解读。作者严守“摆事实不讲道理”的玉律,不妄加断语,更未借机抒情渲染。文章掌故视角独特,引证严密,对郑氏日记的研析尤见功力,比勘史料,发微抉隐之余,行文流畅,斐然成章。

郑振铎先生保存古籍有功,将民间文学写入文学史亦颇有眼光,但其“血和泪的文学”主张,为我素来所不喜。因此,我转而要向诸君推荐书中的另一篇文章《周廉臣逃难日记》。周廉臣,民国二十六年南京市立高岗里简易小学校长,其名不彰,无名小卒而已。《逃难日记》始于1937年11月25日,止于1938年2月1日,记录了周氏在南京沦陷前后,跨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六省的逃难生活。此日记系稿本,几无间断,真实记录下一个小人物在颠沛流离中曲折的逃亡路径、乘坐的交通工具、用以果腹的食物,以及在战时纷乱世象中的见闻与想法。日记条理清晰、繁简得当、文笔亦佳,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好史料。小明兄慧眼识珠,将此《逃难日记》予以整理、介绍并全文刊布,可称嘉惠学林的功德义举。

去年,小明兄从领导岗位荣休,想来今后更有闲暇游走于书边,这当然是殊为可喜的消息。宋人裘万顷有诗云:“千里关山千里梦,一番风雨一番寒。何如静坐茅斋下,翠竹苍梧仔细看。”小明兄在“仔细看”之余,想来又会有新作付梓,我乐得向读者推荐好文章,且又可以稍稍摆脱“戏台内喝彩”的窘境,更加“理直气壮”,不亦快哉。

(原标题:“书边”的小明)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