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城里孩子下田割水稻:享受秋收快乐,体验自然教育

2019-10-28 13:38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昨天,第六届西河水稻收割节在房山区十渡镇西河村举行。170多名来自城区的市民带着孩子们走进山村,与农户一起割水稻、扎捆、打谷脱粒,享受秋收的快乐。对于生活在城里的孩子们,这是一次难得的体验自然教育的机会。

在稻田里,各组亲子家庭通过抓阄分田展开收割稻谷的比赛。一声哨响后,他们纷纷拿起镰刀走向成熟的水稻。“哎呀,我这稻子咋割不断啊,好难啊……”

“割水稻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也有窍门。腰得弯下去,左手拢住稻秆,镰刀不能平着,斜着用力一拉就好了。”种了50多年水稻的农民晋显同下田给孩子们做示范。

“现在的孩子连五谷都分不清,更别提干什么农活儿了。”家住东城区的李女士说,他们家就曾闹过一个小笑话:一家人去郊游,在路过一片绿油油的麦地时,女儿兴冲冲地说:“好多韭菜呀!”女儿的话让大人哭笑不得,也让李女士意识到,有必要加强孩子的自然教育。

11岁的男孩豆豆割起水稻来十分卖力气。妈妈负责扎捆,豆豆负责将捆好的稻谷运送到打稻场,再将稻米一粒粒地打下来,一会儿工夫就忙出了一头汗。“传统的应试教育将孩子们局限在了课堂上、书本里,导致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豆豆的妈妈袁女士说,她和孩子爸爸都生长在农村,想让孩子了解农事常识,所以就带孩子来亲自参加农活体验。“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更要让孩子们感受种地的艰辛,体会到粮食来之不易。”

收割稻谷比赛结束后,孩子们来到稻作文化展览馆,通过参观馆内陈列的传统农耕用品,了解水稻的历史和种植过程以及稻作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秘书长刘某承表示,中华传统文化一直讲“耕读传家”,“读”是读书,而“耕”就是耕作。对于现在的中小学生来说,可能更多关注课本、课堂知识的学习,缺乏农田里的感性认识。很多家长发现,孩子们只知道农产品是从超市里买来的,但根本不知道它的生产过程是什么。所以,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体验农事生产过程,了解农业生产的不易,可以更深刻地体会珍惜粮食的意义。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褚英硕 文并摄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