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从袁伟民到陈忠和、郎平,《中国姑娘》记载见证女排精神

2019-10-30 16:02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新中国70华诞前夕,中国女排在日本举行的世界杯上,先是以十连胜夺得世界冠军,接着又以十一连胜的战绩完美收官。捷报传来,全民欢呼,举国欢庆。其时,我在老家两头门村公山小住。激情难抑,挥毫画了一幅浓墨重彩的鸡冠花道贺。鸡冠花厚实嫣红,层层重叠,一冠比一冠高,寓意中国女排十次荣登世界冠军的宝座。泼彩泼墨,整整一天。情未尽,又挥毫写了一张歌颂女排精神的字——“祖国至上,不畏强手,团结协作,奋力拼搏,永不言败。”

作者 鲁光


近些日子,老有人找我聊女排,让我讲述女排的故事。离京前,我给国家体育总局机关,给冬运中心讲过女排故事和女排精神;在家乡,我又应岩洞口村邀请,给村民们讲述我所了解的女排故事。我这个人喜欢写,爱好画,不喜欢讲,但讲女排精神,我乐意。原因要归结到我的女排情结,归结到我为中国女排撰写的那本报告文学《中国姑娘》。

时代呼唤中国姑娘

1981年冬,中国女排在日本有一次夺取世界冠军的机会。出发去日本前,北京大学邀请女排姑娘去学校做客,我也随队而去。到了校门口,热情的北大学子一拥而上,把女排姑娘“瓜分”了,东一堆、西一堆团团围住。本来欢迎会是在礼堂举行的,大礼堂里只有周晓兰一个队员。学生们把她抬起来,抛到舞台上,又将她从舞台上“扔”到台下。后来欢迎大会只好改到五四广场开,人们不停地高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当时,笔者任职国家体委宣传司,女排出征前的训练在湖南郴州进行。中国女排冲击世界冠军,我肩负重任,到郴州下队与女排队伍共同度过了难忘的半个月。时年27岁的队长曹慧英训练得那么任劳任怨,让围观的群众直叫“真像祥林嫂。”曹慧英急忙说,“别这么说呀,祥林嫂是旧社会逼的,我是心甘情愿练的。”杨希在训练中,大腿肌肉断裂。平时总盼有空休息,眼下在病床上却怎么也躺不住。男陪练站在板凳上,重力扣杀,女排队员身上紫一块青一块。一位老队员说,我们曾以0:15输给苏联队一局,她们太高大了,隔网看过去,大腿比我们的腰还粗,我们不这么练,怎么赢得了她们……”流汗流泪顽强地坚持着,只有付出超人的代价才能取得超人的成绩。我拿起笔写她们,写我的所见所闻。我常说,《中国姑娘》是时代呼唤出来的,应运而生的作品。

《中国姑娘》收入教材

报告文学《中国姑娘》首发于《当代》1981年第五期,发表在中国女排夺冠之前。责编杨匡满来电,“我主张报告文学放头条的,但老主编坚持小说放头条,怎么办?”我回答,“放末条发也无妨。”谁也没料到,刊发《中国姑娘》的这期《当代》,走红一时,被抢购一空。人民体育出版社印了3万册,中国妇联开全国大会要走了两万册,新华书店职工又自留了不少,真正上市的没有多少。 出版社赶紧又加印了五万册。各地等不及,纷纷出版白皮本,估计印数不下百万册。全国数十家大报以三到四个版刊登七万多字的全文。电台联播,名导蔡晓晴拍摄了同名电视连续剧《中国姑娘》。日本以《红色魔女》出版,欧洲的一些报刊也连载,一时洛阳纸贵。中国作家协会授予《中国姑娘》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学、大学选登或全文刊入教材。以后,《中国姑娘》又被收进“共和国作家文库”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学读本”。今年又被收入小学六年级教材。

《中国姑娘》第一版

我自己只留下两本《中国姑娘》,时任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给荣高棠同志打电话说,她看了日本版的《中国姑娘》,没见到中国版的《中国姑娘》。我赶紧给邓颖超主席送去一本,自己只留了一本而且是第二次印刷的。

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文学评论家林默涵先生还在《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封感谢信。信中说——

鲁光同志:

读了《当代》上您写的《中国姑娘》十分感动。我们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我国姑娘们英勇搏斗,战胜劲敌的场面。读了您的文章,才知道她们是经过了多少艰苦的锻炼,流了多少汗水和泪水才取得这样的成果的。更重要的是姑娘们热爱祖国,为了给祖国争荣誉,之死靡它,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她们的心灵是这样高尚、美丽。而能够发现、描绘和讴歌这种美的人,也一定是具有最可贵的美的感情的。没有姑娘们的英雄事迹,就不会有您的英雄诗篇;没有您的诗篇,人们也就不可能那样形象地深切地认识这些英雄们。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的伟大作用。看电视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的喜悦的眼泪。读《中国姑娘》的时候,我又情不自禁地淌下了深挚的感激的眼泪。我们要有亿万个像中国姑娘那样的英雄儿女,我们又要有千万篇像《中国姑娘》那样的英雄诗篇。希望您写出更多更多这样的好作品来!

因为不知道您的地址,就让这封信公开发表吧。

林默涵

11月 22日

当时的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曾有意将我调入部队。他说一篇写排球的文章,全国这么轰动,我们那么多军队的科技人物,需要有人去写。因为我马上要出任《中国体育报》社长兼总编,老将军的打算才没有实现。这是后来将军夫人与我在一次偶遇时,向我透露的。

女排精神永不朽

女排队伍已更替多回。体育竞赛是没有常胜将军的,起起伏伏、胜胜败败是自然规律。中国女排起先有袁伟民,后有陈忠和,更重要的又有郎平,创造了夺取十次世界冠军的辉煌战绩,成了世界排坛的一个传奇。

从老女排到新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在不断更换,但女排精神却延续不变。

回首38年前写就的那本薄薄的《中国姑娘》,放眼长盛不衰的女排精神,我总有一种负疚感。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思考都太匆忙,我未能把《中国姑娘》写得更满意。

在写作期间,我的父亲不幸病故。我离京去郴州时收到电报,说父亲病危。头年,他病危过一次,我回去看他,他闯过了死亡关。这回我抱侥幸心理,也许会没事儿。父亲走了,我回不去,母亲骂我“不孝之子”。唉,忠孝不能两全!第二年我回老家,在他坟前一页一页烧了一本《中国姑娘》。父亲生前支持我写作,在天堂得知儿子写了这一本书,会含笑九泉的。我是忍受着丧父的巨大悲情写作的。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是一个业余写作者。白天坚持八小时上班,晚上才能动笔。住房紧张,房间里只有一张桌子,我要等两个女儿做完作业才能伏案。说是写了40天,其实是用了40天的业余时间。虽有激情也占有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但思索得不深,写得也太赶。我深知《中国姑娘》有如此热烈和持久的反响,不是我写得有多好,而是女排精神经久不衰。国家要变富变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需要女排精神。我想女排精神与人民大众、与时代的脉搏是一起跳动的,人民需要这种精神。

画家何韵兰是《中国姑娘》的封面设计和插图者。38年前,我写她画,我们一起为女排唱赞歌。女排的信念深深影响着我们。眼下我们都已年逾八旬,她在北京家中,我在老家山里,但微信频频回忆当年的激情岁月,我们庆幸与中国女排结缘。到了老年,我们信念依旧。有信念,艺术才有生命,我们活在信念里,活在艺术中。

2019年10月于五峰山居

 

来源: 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