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郭志坚喊话某些美国政客:当心自食恶果,难道忘了“9·11”?

2019-12-09 06:47 编辑:TF010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当地时间12月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所谓“2019年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该案蓄意诋毁中国新疆的人权状况,大肆抹黑中国去极端化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努力,恶意攻击中国政府治疆政策,严重干涉中国内政。

昨晚,主播说联播栏目,郭志坚表示:两部关于新疆反恐的纪录片刷屏后,热衷炒作新疆人权的美国政客和西方媒体却失了声。或许是事实铁证如山太打脸,我们不期待出现“真香”式反转,只想问他们是否忘了“9·11”?

近些年来,“三股势力”在新疆等地制造数千起暴力恐怖案件,中国依法进行了坚决打击。我曾经去过新疆多次,如今的新疆安定和谐发展,一些美国政客却对此视而不见,反而颠倒黑白,美化暴恐行为。显然,他们已经好了伤疤忘了疼,我想提醒他们,不管是装聋作哑还是玩弄双重标准,为恐怖分子撑腰,最终只能是自食恶果。

国际锐评:央视新疆反恐片让众多西媒失声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的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播出两部关于新疆反恐的英文纪录片,真实展示了暴力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给新疆带来的危害,揭露了“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东伊运)”这一恐怖组织在新疆犯下的种种令人发指的恶行,在海内外社交平台上刷屏。

《国际锐评》评论员特地进行了搜索,除了法广等媒体外,鲜见西方主流媒体对两部纪录片的完整转发和报道。即便有关于涉疆纪录片的报道,也往往对纪录片内容避重就轻,甚至只字不提。

而美国那些上蹿下跳、鼓躁国会通过所谓“2019年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的政客们,也似乎突然销声匿迹,不见把常挂在嘴边的“人权”、“民主”、“自由”等旗号再打出来惹骂了。

铁证如山!如果有人对新疆为什么要开展反恐和去极端化斗争仍存困惑的话,那么看完CGTN播出的这两部英文纪录片,稍有良知的人就会完全明了。

如第一部纪录片《中国新疆,反恐前沿》,还原了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2013年北京“10·28”暴恐案以及2014年昆明“3·1”暴恐案等部分原始视频,用大量客观事实记录了中国为应对“三股势力”威胁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另一部纪录片《幕后黑手——“东伊运”与新疆暴恐》,则以严酷的事实细致展现了“东伊运”的种种恶行,包括灌输极端思想、煽动民族仇恨、毒害妇女儿童、制造暴恐事件等,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揭露“东伊运”是国际恐怖主义体系中的一部分,威胁的不仅仅是中国,而是损及全球共同安全。

在美国国会通过所谓 “2019年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公然干涉中国内政的当下,上述两部涉疆纪录片无疑起到了澄清事实、以正视听的作用。它们不仅让国际社会进一步看清了新疆问题的真相,也更加看清了西方媒体与政客“选择性失明”、装聋作哑背后的做贼心虚与虚伪“双标”。

这些唯恐天下不乱的西方媒体与政客根本不关心受到暴恐威胁的新疆各族民众的人身安全,他们只不过是打着所谓人权、民主、自由的幌子,行诋毁抹黑中国之实,干的是企图遏制分裂中国的勾当,谋取的是政治私利,令人极度不齿。

 

 

延伸阅读:

“天安门金水桥袭击事件”画面公开 新疆反恐纪录片揭秘背后的故事

12月5日,一部时长50分钟的名为《中国新疆,反恐前沿》的英文纪录片在CGTN播出。该纪录片分为四个部分,分为“极端主义,为祸新疆”、“生命代价,暴恐之伤”、“极端之路,血泪谎言”、“全球反恐,并肩同行”,纪录片制作精美,内容紧凑。

这是近年来中国罕见地以英文纪录片形式全方位展示暴力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对新疆带来的伤痛,并系统阐述中国为解决问题所付出的努力。

纪录片“极端之路,血泪谎言”篇章中,收录了“天安门金水桥袭击事件”的画面,揭秘了该起事件背后的故事——

2013年10月28日,恐怖分子驾驶一辆吉普车闯入天安门东侧人行道,点燃车内汽油,致使车辆燃烧,造成2人死亡、40人受伤。司机艾山焚烧了数十个国家的国旗,警方还抓获了5名案犯,其中有一对夫妇被艾山灌输了极端思想,抛下了两个年幼的孩子并变卖了所有家产作为恐怖袭击的经费。事后一激进伊斯兰组织宣称为此负责,并扬言会在中国的首都进行更多的袭击。

解说指出,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和骇人听闻的暴行数字“揭示着中国西部边陲的安全局势之严峻”,同时引出西方舆论谈到涉疆话题时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

“部分西方国家散布歪曲言论,称这是民族冲突和镇压,但中国专家指出,这种说法显然和他们在评价‘9·11’事件时使用了不同的话语体系,二者必有一个不合逻辑,这一不实言论实则反映了某些国家在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

 

 

来源:综合央视新闻 国际锐评

编辑:tf1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