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历史

珍贵老照片直击“一二九”运动现场 她被称为“中国的贞德”

2019-12-09 14:19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日报旧京图说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12月8日,清华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蒋南翔草拟《告全国民众书》时,发出了这一振聋发聩的怒吼。

日本侵占东北之后,又企图继续吞并华北,把华北建成第二个伪“满洲国”。面对侵略者的步步紧逼,国民政府不仅坚持“不抵抗”的对外政策,还积极筹备“冀察政务委员会”来回应日本的“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在这一民族危亡的关头,北平学联(全称为北平市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的学生代表们深感华北五省岌岌可危。

参加一二九运动的清华大学队伍

一二九运动当天

清华大学女学生陆璀(持话筒者)向被阻于西直门外的燕京、清华等校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学生进行抗日宣传。

12月8日,北平学联联合各大中学,召开代表大会。会议决定,12月9日10时各校学生在天安门广场集合,到当时国民党华北最高当局的办公地新华门前,向国民政府代表何应钦请愿,呼吁停止内战,共赴国难,团结全国各界民众共同抗日。

9日拂晓,寒风凛冽,城门紧闭。军警严防死守,包围了准备参加请愿的所有学校。见此情景,各校学生沸腾起来。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的学生,被关闭在西直门外,无法进城与其他学校的学生会合,只好在西直门一带进行抗日宣传。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学校的学生,冲出军警的重重围堵,举着大旗和标语,潮水般地涌向街头。

一二九运动当天。

一二九运动

邹韬奋主编的《大众生活》,第一卷封面上是手持话筒、正在激情演说的清华大学女生陆璀。照片记录了被阻拦在西直门外的清华、燕京等大学学生就地宣传抗日救亡运动的情景。当时年仅21岁的陆璀,在民族危亡时刻当众演讲,已成为“一二·九”运动的一种象征,被美国记者称为“中国的贞德”。

为了避开军警的封锁线,爱国学生从北沟沿转到西四北大街。据当时东北大学的学生代表宋黎回忆:“当我们走到西四牌楼前,二三百名武装军警横拦着,堵住了去路。同学们怒气冲天,紧挽手臂,迎着耀武扬威的军警,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去。张牙舞爪的军警,挥起棍棒,抡起大刀,向同学们袭击。”

军警虽然打伤了数名爱国青年,但无法阻止学生们前进的步伐。同学们终于来到新华门前,此时请愿队伍达到了两千多人。满腔热血的爱国青年在广场上高呼“反对华北自治!”“收复东北失地!”等口号,但新华门始终紧闭,何应钦避而不见。

抵制日货的标语

警察与示威人群发生冲突

请愿失败后,北平学联代表紧急决定游行示威。义愤填膺的爱国青年,从新华门出发,沿着西长安街经西单、西四牌楼、沙滩、王府井大街游行,最后来到天安门广场。一路上,不时有爱国学生冲出军警包围,加入到游行行列中。“沿途两侧的工人、教师、家庭主妇和商人不断鼓掌喝彩,表示支持。人们争相阅读游行队伍散发的传单。”11时,游行队伍已扩大到四五千人。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武装保卫华北!”的口号声此起彼伏,爱国学生们浩浩荡荡地涌向天安门广场。宋黎回忆,队伍走到王府井南口,救火车横列在街口做防御工事,两旁人行道上站满了手持水龙、大刀、木棍的军警。当游行队伍向前挺进时,“肆行无忌的军警,突然用水龙头对着人群扫射起来,水柱像一条条毒蛇窜到同学们脸上、身上”。同学们与军警展开搏斗,有数十人被当场逮捕。最终,在国民政府的镇压下,游行队伍被迫冲散。

1935年12月由汉奸殷汝耕等人成立的“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是日本扶持成立的傀儡政权之一。图为汉奸们在委员会衙门门前合影。

“一二·九”运动抗日救亡的呼声,迅速传遍了国内外。北平学生的爱国行为推动了全国各地的学生运动,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的支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一二·九”运动的见证者之一。他在《我在旧中国十三年》一书中写道:“中国正在苏醒过来。在几天的时间里,青年团体在天津、上海、汉口、广州等所有大城市,像雨后春笋般产生,游行示威开始席卷全国。”“一二·九”运动,成为全国各阶层人民共同抗日的新起点。

(原标题:珍贵老照片直击“一二九”运动现场)

来源 北京日报旧京图说 文 | 张小英 图 | 部分由秦风老照片馆提供 编辑 | 黄加佳

流程编辑 TF003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