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历史

春联的普及要感谢明太祖朱元璋?但春帖子的习俗宋代之后便消弭了

2020-01-15 05:20 编辑:TF019 来源:北京晚报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人将对诗的喜爱融进居室空间,在门庭、楹柱上挂对仗的诗句,便是楹联。挂楹联的传统和春节写桃符的习俗有关。直到现在,春联还是最普遍、人们最熟悉的楹联形式。

作者:张箫杨


资料图 潘之望 摄

桃符原本是挂在大门两侧的长方形桃木板,有避邪的含义,所以人们会在上面画上“神荼”“郁垒”这对能捉鬼的兄弟,或者写上他们的名字。两兄弟的名字确实也是一副颇工整的两字对:词性相同,都是名词、人名,而且平仄相对。

一般人们说楹联始兴于五代,是指《蜀梼杌》中记载的后蜀皇帝孟昶在除夕自题的桃符“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避邪的功能交给桃木,联语就有了迎贺新春的意义空间,也是我们今天最熟悉的春联的寓意。桃符上题春联的习俗至宋代变得格外兴盛,临近春节时,东京汴梁的市井好一番热闹,人们备办的各种节庆时物中就有桃板、桃符。

宋代流传下来的春联不多,笔记当中倒有些趣联记下来。《墨庄漫录》中记苏轼在黄州时常造访朋友王文甫。有一回正值年下,王文甫在写桃符,苏轼于是戏作一联:“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上联中“千骑”既可谓人马多,又是武官名,一语双关有祝愿振兴家业的含义;下联“百男欢”是希望人丁兴旺。这大俗话乍看不免忍俊,美好寓意又可堪回味,确也巧妙切题。

清人王应奎的《柳南随笔》中记有归庄的一副春联。归庄是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曾孙,与顾炎武是少时同学,两人性情最为相契,人称“归奇顾怪”。归庄生活十分贫困,以至于门合不上、椅子坏了,都是用草绳绑着用,于是归庄题匾自嘲“结绳而治”,思路清奇。有一年除夕,归庄在门上题了一副对联:“一枪戳出穷鬼去,双钩搭进富神来。”真令人捧腹。

春联的普及,据说要感谢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特别爱写对联赐给公卿大臣,作为一种表彰或者恩宠,比如他赐给功臣徐达的对联“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表扬了徐达的功绩。

一般来说,春联要辞藻华美、典雅大气,内容则是迎春祈福,常常是“紫气东来”“国泰民安”“万象更新”“红杏枝头春意闹”之类套语组合拼贴而成,或者直接截取诗人的诗句。赵孟頫曾为元世祖书殿上春联“九天阊阖开宫门,万国衣冠拜冕旒”,出自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但巧妙切合了宫殿的场合和天子的身份,也是妙联。

现在的春联不再题在桃符上,而是写在红纸上。其实在宋代,过年除了桃符,宫里也有写在红纸上的春帖子,贴在门帐上。它的寓意和春联差不多,只不过形式不同,所以有人认为春帖子也是春联的源头之一。早在南朝的《荆楚岁时记》中就记载了立春时贴“宜春”二字的习俗,到了宋代的春帖子就成了写在红纸上的一首绝句。

宋代的帖子词不光有春帖子,还有端午节用的。春帖子一开始也分元日用的和立春用的,后来干脆就合为立春用的。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元日帖子词只有晏殊的几首。比如这首贴在皇帝御阁的《元日词》:“莺谷春风柳上归,禁闱芳树渐依依。尧年亿万如天远,万国欢心拱太微。”前两句写皇宫中怡人的春日景色;第三句是祝福皇帝万寿无疆,太平盛世像天一样万古长存;最后一句中“太微”指皇上,描绘的是一幅万民拥戴、欢欣鼓舞的美好景象。春帖子和春联一样,除了切合春日气氛,主要功能当然是颂美和祝福,所以都是一些辞藻华美、典雅大气的吉祥话。

当然,宋代文人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自觉,帖子词也不能一味不痛不痒地颂美,于是欧阳修提倡在帖子词中加入了劝谏、提醒的意味,文人们纷纷践行。苏轼就有首贴在太皇太后阁的春帖子:“雕刻春何力,欣荣物自知。发生虽有象,覆载本无私。”表面上看是说春日天气和暖,万物自然欣欣向荣,却也有希望在上位者像天地一样无私地养育万民,使国家繁荣昌盛的寓意。

可惜春帖子的习俗宋代之后便消弭了,只在清代乾隆朝曾经短暂恢复过。乾隆朝时,立春前二十天南书房的翰林们就要呈上春帖子御览,像是一项每年必做的春节作业。

乾隆皇帝自己也写春帖子,有一首写道:“壬日立新春,重重吉并臻。百昌欣律转,万福自天申。”看起来这年春节占卜的结果格外好,方有“重重吉并臻”“百昌”“万福”,各种吉祥之语。不同的是,乾隆的春帖子不再贴在门帐上,而是裱成卷轴挂在墙上欣赏。这样的春帖子更像是一首节庆诗了,它会像文人诗作一样在诗集中留存或者作为书法作品留存。

然而,帖子总是要贴起来,众人经过时赏玩、吟哦一回,或会心一笑,或沉吟片刻,这才有趣味。好在春联一直在人们的生活中。每年腊月,写春联、买春联仍是一项全民参与的重要活动。春节时,大门上总要贴上一副春联,年才算过得完整。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9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