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老北京过春节自制新衣讲究多

2020-01-24 10:01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小的时候,特别盼着过年。新年到来,家里家外到处都是欢乐喜庆的气氛。有隆重的祭祖仪式,有丰盛的年夜饭,有拜年时亲友团聚的愉悦热闹,有长辈给的压岁钱,还可以逛厂甸庙会,买到各种各样的玩具、风筝、空竹、风车等,还能放鞭炮,看花灯。总之,那真是由着性子玩啊,吃啊,这真是一年最快乐的时光。

何大齐 文并绘


这么多欢喜的事儿,其中还有一个重头戏:就是可以穿一身新衣服。

旧时的北京生活水平是很低的,穿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孩子本来就好动,登梯爬高儿,所以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要想穿整洁漂亮的新衣服,只有等到过年了,可知这件事儿在孩子心中有多重要。

过年穿新衣服,也是我国古老的民俗传统了。在宋朝《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每到这一天,大家都穿得干干净净,到处去游逛。民国时期《平谷县志》中也这样记载正月初一“卑幼盛装,拜尊为长寿”,是说大年初一都穿上新衣服,给长辈拜年的习俗。所以过年穿新衣也成了过春节一系列民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吃年夜饭、逛厂甸一样,是春节喜庆交响乐中的一曲。多姿多彩、五颜六色的新衣,衬托着人们洋溢的笑脸,把节日的气氛烘托得更加浓烈,为这一古老的节日,带来了更多的祥和欢乐。

小时候做新衣,都是父母到卖布的店铺挑选布料,大都要选有喜庆吉祥意味的颜色。买回后先浸泡,让布料缩水,然后母亲给我们挨个儿量体,尺寸要稍大些,正长身体的孩子,几个月就小了。我记得母亲把布平铺在炕上,一件件用粉笔先画线,再用剪刀裁下来,然后一针一线密密缝制,多少次梦中醒来,看到母亲还在做活儿。做一件新衣要费很长时间,做成了先让我们试穿,哪里不合适还要修改。我从小就体会到做件新衣是多么不容易,那时又是多子女,一件一件的全靠手工缝,母亲付出了多大的辛苦啊!后来家中买了缝纫机,做起来快多了,有时夜晚睡眠中还能感到缝纫机的嗒嗒声。

正月初一早上,妈妈忙碌多日的新衣已经放在枕边了。早晨起来穿上衣服,忙不迭去照镜子,心里那叫一个美呀,心情格外的好。这就中了那句俗语“人逢喜事精神爽”,见了家里其他长辈、街坊四邻,作揖拜年都觉得神旺气足。到亲朋好友外公外婆家走访,人见人夸“瞧这孩子多精神啊!长得水灵灵的”,这就是“人靠衣裳马靠鞍”吧!

时代不同了,现在年轻人在网上买衣服,真是太方便了,手机上一点击,衣服很快就送到了,从一衣多季早已变成了一季多衣,穿新衣服也就缺少过去的喜悦感了。虽然过年必穿新衣的讲究已渐淡了,但对于过年的喜庆欢乐,古今还是相同的。

 

来源: 北京晚报

编辑:tf008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