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内

部分疫苗品种开始动物实验 七个诊断检测试剂获批上市

2020-02-16 15:39 编辑:TF017 来源:北京晚报

在昨天下午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张新民介绍,当前部分疫苗品种已经进入动物实验阶段。为确保尽早研发疫苗,在科研攻关应急项目中并行安排了多条技术路线,包括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等,力争让疫苗早日上市。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严景华所在的团队承担重组蛋白疫苗的研发,她透露,目前已设计完成疫苗,并在动物体内进行测试,观察免疫效果,还要进行安全性评价,同时在推进生产工艺研发的过程。

目前,世界上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也已投入对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1日在日内瓦表示,疫苗有望在18个月内准备就绪。

资料图 新华社图

七个诊断检测试剂获批上市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介绍,科技部会同12个部门组成工作专班,已组织动员全国优势科技力量开展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关,在临床救治方案的优化和药物筛选、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疫苗研发和动物模型构建五大主攻方向均取得阶段性进展。

吴远彬介绍,在病毒病原和流行病学方面,初步排除新冠肺炎的来源与已知家禽家畜的关系,提出蝙蝠是最有可能携带新冠病毒的源头;在动物模型方面,已经成功构建新冠肺炎感染的小鼠、猴子等动物模型,为开展药物和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提供了基础条件;在检测诊断方面,在已有七个诊断检测试剂获批上市的基础上,正在加快推进现场快速检测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关于加强新冠病毒高等级病毒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已经出台,要求实验室发挥平台作用,服务科技攻关需求,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实验室,特别是对病毒的管理,确保生物安全。

部分药物初显临床疗效

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张新民透露,已组织全国优秀的科研团队,利用计算机模拟筛选、体外酶活性测试等方法对5万多个药品或化合物进行筛选,遴选出5000个可能有效的候选药物,在普通冠状病毒感染的细胞水平上进行初筛,之后选定了100个左右的药物在体内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的活性实验。

在多轮筛选的基础上,科研攻关组聚焦到少数几个药品,例如磷酸氯喹、瑞德西韦、法匹拉韦等一批药物,先后开展临床试验,目前部分药物已经初步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

张新民说,瑞德西韦在国外的临床试验还没有全部做完,我国科学家开展了体外实验显示,具有对新冠病毒较好的抑制作用和安全性,武汉推动在十余家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研究,已入组重症患者168例,轻型、普通型患者17例。

科研攻关组还组织了针对重症治疗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研究,张新民透露,部分产品和技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例如采集治愈患者恢复期血浆,用于重症患者治疗。此外还开展了干细胞技术在重症救治方面的临床研究。

热点回应

动物实验有何最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目前为止针对冠状病毒的动物模型最有效的依然可能是灵长类动物,比如猕猴。在前期动物模型的造模和动物评价上,在灵长类动物里已经看到和人相似的症状,包括病毒的载量的变化,包括肺部的CT影像的检验,这批模型已经通过验证,即将投入到药物的筛选和功能评价上。

如何应对患者“炎症风暴”?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炎症风暴实际是轻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转换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主要是人的免疫系统针对外界的病毒和感染的诱因产生过度反应。针对这一问题,近期,中国科学院和科技部也布局了相关攻关项目,并采取不同路径,一方面让机体不识别或者阻断炎症风暴因子的发生,另一方面尝试从免疫调控和炎症压制角度获得一些更新的治疗手段。比如,有项目在筛选一些老药抑制炎症风暴因子出现,其中包括已经证明在风湿病领域有效的药物如何抑制炎症因子发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在开展相关临床研究。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任敏 刘欢

流程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