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交卷!武汉“拉网”排查出逾3500名“四类人员”

2020-02-24 09:49 编辑:TF019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记者昨日(23日)从武汉市公安局获悉,在为期3天的拉网式大排查中,武汉警方协助排查、转运、送治“四类人员”3502人。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这些“四类人员”包括确诊患者559名、疑似患者820名、发热患者283名、密切接触者1840名。

延伸阅读:

动真格的3天!武汉“硬核”大排查交卷

江岸,共排查444386户,982199人。江汉,共排查186045户,427430人。武昌,共排查456602户,998286人。洪山,共排查535457户,1213161人。……

2月17日至19日,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排查,在武汉三镇3300多个社区、村湾同步展开,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这是用责任编成的防疫之网,更是用实干织就的生命之网。

“作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武汉的首要目标是遏制病毒扩散。”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说,武汉采取上门排查的主动监测手段,是很好的公共卫生管理办法。

硬核措施:排查不力严肃问责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

武汉是决战之地,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而不是松松垮垮打拉锯战!

打歼灭战,首先要摸清底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把握疫情防控的主动权。但如何避免落入“大而化之”的窠臼,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武汉给出回答:“一把手”亲自上阵,身先士卒,带头冲锋。

2月18日,武汉市委负责同志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方式,暗访江岸、江汉、硚口等区的部分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推动落实集中拉网清底大排查。

2月18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暗访社区封控管理(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随后围绕大排查、小区封闭管理、应收尽收等工作进行再调度、再部署,武汉市委与各区签订责任状:确保所有“四类人员”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大排查后,如果再发生居家感染病例,拿区委书记、区长是问。

“硬核!”有网友表示,各区区委书记、区长签署军令状,表明大排查动了真格。

这一天,全武汉行动起来,各区党政一把手亲自上阵,各部门单位全部开动。“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逐个小区、挨家挨户走访登记。

“我们混编排查了全区12条街道,109个社区,898个网格,共排查186045户、427430人。我因为这一段时间一直没有回家,社区网格员上门调查之后掌握了情况,继续打电话询问我在哪里,有没有发热,并且告知发热求助电话。通过这个细节,我认为我们的排查工作还是很细致的。”武汉市江汉区政府负责同志介绍。

经过3天大排查,江汉区累计排查出四类人员506人,所有确诊病人全部送入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进行救治,对疑似人员送入隔离治疗点进行核酸检测,对密切接触者送入隔离点进行医学观察。

全员上阵:党员群众主动担责

3天时间,要排查近1000万人口,难度可想而知。特别是社区防控点多面广,基层干群长期坚守,力量捉襟见肘。没有有效的举措和充实的人手,“全面排查”只能流于形式。

社区人少事多,确保“大排查”做到“真排查”,社区工作人员发挥聪明才智。

接到大排查通知的当晚,江岸区桃源社区网格员全部下到楼栋,挨家挨户“数电灯”。社区书记胡郡艳发现,有的住户亮着灯,但人不在名单里,“我们就把他们纳入名单。”有的人在名单里,但是家里灯不亮,“我们就打电话询问,是不是回了老家,把他们一家子的体温登记了,以备再查。”

此前,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按照“应下尽下、就近就便”原则,市、区、街道各级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编入网格。从党委书记、支部书记、总经理到主任、处长、科长……截至目前,武汉市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已动员近4万名党员干部和职工下沉一线,成为基层战“疫”的生力军。

17日,武汉拉网大排查首日。面对新的工作任务,洪山区梨园街鹏程社区党委副书记向珺却不似前几天那么焦虑,反倒有了底气。该社区下辖9个小区,有居民5411户,社区干部、网格员20来人,完成前期各项防疫任务已是力不从心。好在先后有省市区下沉干部70余人到社区报到,“加上社区工作人员,大部队全部投入‘大排查’,这场战斗才有赢的可能。”

洪山区梨园街鹏程社区

党员干部亮明身份,社区居民也主动顶上。

汉阳区永丰街仙山社区有7个小区,居民7000多人,跨汉阳大道和琴台大道两条大道,面积很广,但社区仅有15名工作人员。面对繁杂任务,小区居民们一呼百应,主动当起志愿者,打好群众战争。“为确保大排查不落一户、不漏一人,3个小时内,86名社区居民主动站出来,分包楼栋开始工作。”21日,仙山社区党总支书记郭永江说,有了全体居民的共同支持,战“疫”更有力量。

科技赋能:助力排查精细高效

早发现早收治,扩散范围就越小。

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一项项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于疫情防控工作中,助力大排查精细高效。

“喂,您好,请问您是杨峻或他的家人吗?”2月17日清早,该区居民杨峻再次接到疫情排查电话。与此前不同的是,这通排查电话由人工智能系统呼出。该系统由科大讯飞提供免费技术支持,可同时拨打900个居民电话。除提问外,人工智能还能将回答记录自动生成表格,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

湖北移动负责人介绍,健康排查、问题收集、信息反馈等流程,如果全部依赖人工完成,费时费力。有了人工智能语音随访系统AI智能语音机器人,可大大节约工作时间,让社区管理人员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其他防疫工作中。

武汉东湖高新区佛祖岭街道常住人口7.4万人,但流动人口、从业人口、寄住人口多达44.4万人。人少事多,疫情防控、人员排查工作如何破题?佛祖岭街道B社区党总支书记田鸣介绍,通过手机上安装的综治助手APP,小区38栋、1315户居民的信息尽在相关职能部门的掌握中。街道和社区综治中心的监控大屏上,B社区楼栋情况、人员进出等大事小情均可实时查看。居民上报和智能分析的研判信息,可通过APP或微信端报送至综治中心。经过智能分拣后,由综治助手实时推送至网格员和物业工作人员的手机上。

高效采集之外,更要科学管理,才能为战“疫”提供数据支撑。

武汉市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整合归并医院、疾控中心、医保、公安、民政、通信运营商等相关单位的信息数据,对“四类人员”的核酸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进行统筹。指导对“四类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核酸检测、流行病调查,精准快速地锁定密切接触人员,并在第一时间实施隔离,形成对传染源的有效锁定和有效阻断。

此次大排查结束后,武汉还将继续保持严防严控力度,不能有丝毫松懈。

21日,武汉市委负责同志再次暗访该市多个小区,要求工作人员继续落实社区24小时封控管理各项举措,敢于亮剑、严防严控,把阻断传染源的工作做好。当天,武汉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前期存在的确诊患者没有及时住院救治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22日,武汉市防控指挥部公布前一日疫情相关数据,“四类人员”中,确诊患者一栏明确写着:居家为零。

延伸阅读:

武汉全市拉网大排查“交卷” 王忠林:收治是为救命,不是为统计数字

2月18日,结束下午的基层暗访后,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视频例会,听取各区重点难点汇报,围绕三天拉网式大排查、小区封闭管理、应收尽收等工作进行再调度、再部署。

群众发动不起来,打一场人民战争是不可能的

会议一开始,播放了一段来自媒体的暗访视频。视频显示,武汉部分小区没有按照规定要求管住管严,一些市民防疫意识还比较淡漠……

“我们在小区封闭管理、控制人员流动上做了些工作,实际上落实得并不好。”王忠林说,群众发动不起来,打一场人民战争是不可能的。各区要在发动群众上持续加力,让居民参与到社区防控工作之中,只有居民都参与进来了,才能真正把小区当成自己的家园。他要求,要加强宣传引导,让市民对疫情严峻形势有充分警觉,认识到不执行封闭管理的危害,千万不能不当回事。对于不听劝阻不服从管理的,要依法严格处理,加大曝光力度,“这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危及到大家共同的安全。”

就社区的24小时封闭管理,王忠林提出了几点具体要求:封控管理一定要严格。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物流配送要完善。下派干部要统一管起来。

再发现居家确诊和疑似病人,拿区委书记、区长是问

19日是全市拉网清底大排查的最后一天。王忠林表示,要在排查上持续加力,这是见底的措施,底数摸清了,才能把握疫情防控的主动权。

19日就是交卷时间,王忠林现场部署:各区要作出承诺,确保没有居家的确诊和疑似病人,“不能不当回事,人命关天,如果再发现一例,就拿区委书记、区长是问。”

王忠林说,在核酸检测上还要持续加力,加大组织力度,尽快调配检测力量,要确保20日前完成临床确诊病例、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发热病人核酸检测。对于核酸检测呈阳性的,该收治的收治;对于核酸呈阴性的,尽快采取相关措施分流。

收治是为了救命,不是为了统计数字

应收尽收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点。王忠林表示,目前还有很多确诊病人在集中隔离点,得不到很好的救治,“凑凑合合,时间长了,都拖成了重症”。他说,收治是为了救命的,人命关天,不是为了统计数字。

他说,要在应收尽收上持续加力:不论年龄大小,不论什么困难,大家不要犹豫,要以对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极端负责的态度,把居家确诊患者全部收治;要把在集中隔离点的确诊患者分类转移到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对于拒绝收治的病人,要依法进行处理。

来源:综合央视新闻、湖北日报、长江网

流程编辑:Tf019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