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新冠疫苗二期试验招募志愿者,这次规模更大,且引入安慰剂对照组

2020-04-09 20:20 编辑:TF017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4月8日,武汉“解封”。据参加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志愿者透露,4月9日,最后一批受试者也结束了隔离观察,回到家中。

20多天来,108位志愿者陆续接种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以普通人的身份,和科研人员在新冠疫苗研制的战场上并肩作战。

他们身份各异,从“00后”到“60后”都有。按照试验设计要求,在接种完疫苗后,志愿者们还接受了14天的集中疗养观察。

大家身体都无恙。离开时,他们拿到了研究团队送来的感谢状。感谢状上写着:对您的大爱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志愿者如今要迎接的是武汉“开城”后的生活。武汉已经解除了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但防控任务没有松懈。尽管大家还不能自由出入,但毕竟春光已盛。

9日,另一个报名链接也悄然上线——新冠疫苗II期临床研究启动志愿者招募。

和Ⅰ期试验不同,这次的研究规模更大,且引入了安慰剂对照组。

Ⅰ期临床研究对低、中、高3个疫苗剂量的安全性进行了观察,发现此疫苗有可能引起发热、接种部位疼痛、关节疼痛等不良反应。与低、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高热(体温≥38.5℃)比例更高,但多在24小时内自行恢复。

于是,Ⅱ期临床研究最终选择了低中剂量。研究分为3组,即中剂量疫苗组(250例)、低剂量疫苗组(125例)和安慰剂对照组(125例)。

也就是说,志愿者有50%的可能性接种中剂量疫苗(1ml),有25%可能性接种低剂量(0.5ml)疫苗,有25%可能性接种安慰剂对照。

疫苗和安慰剂对照都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联合研制。

这一次,志愿者无需接受14天的集中疗养观察,自行完成安全性观察即可。在此期间,研究组会派专人对志愿者进行随访,指导其完成安全性观察和记录。

在安全性观察期间,如果发生不良事件,志愿者可得到及时治疗。研究组也为志愿者购买了商业保险。

按照研究方案要求,每位志愿者要于接种当天、第14天、第28天和第6个月完成一次研究访视,共需采血四次。

一般来说,疫苗的临床研究往往分成I、II、III期,受试者人数依次增加。

I期临床研究募集少数受试者进行,主要评估疫苗的安全性以及能否产生免疫应答;II期临床研究受试者数量适中,来调整和完善临床疫苗接种的程序和手续,并获得不良反应等统计数据;III期临床研究则主要评估疫苗的有效性,招募较大规模的受试者,来证实疫苗可以实现预期的预防感染或减轻症状的目的。

此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即使特事特办,完成重组新冠疫苗三期临床试验,最后认定疫苗有效,最短也需要六个月的时间。

延伸阅读:

首位新冠疫苗试验女性结束观察,CT结果出来了

3月31日,首批接种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的志愿者已满14天医学观察期。4月1日下午,这4位志愿者中唯一的女性、试验编号004的靳官萍告诉记者,目前她一切正常,已经结束观察疗养,回归到日常工作与生活。

据她介绍,离开武汉特勤疗养中心之前,包括她在内的4位志愿者均按研究计划完成采血,并自愿接受了肺部CT检查,结果显示4人都“双肺纹理清晰,非常正常”。但这还不意味着试验结束,记者了解到,志愿者们接种疫苗之后,需要在随后的6个月中配合开展研究随访。

CT结果显示双肺正常 离开时“特别舍不得”

3月31日,注射疫苗后的第14天,靳官萍吃完早餐,就进行了一次采血,随后,她和另外3位首批接种疫苗的志愿者都选择做了肺部CT检查。

“也是研究方想让我们大家彻底放心吧!”靳官萍在自己的疫苗日记中这样写道,“CT当时就可以看到结果,我们都双肺纹理清晰,非常正常!然后就可以收拾行李回家啦!”

参与临床试验以来,她自觉身体状况很好,只是最近几天因为武汉降温,她稍有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但并无大碍。

回想这14天,她有很多感慨,“就像做了一场梦”,更没有想到3月16日的一个决定会让她变得备受关注,“我当时的想法其实和我在武汉封城那天志愿参与防疫一样,我想的是,这个事情总要有人去做,刚好我可以。”

3月30日下午,此次试验的研究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薇来看望志愿者们。再次见到自己的“偶像”,靳官萍很欣喜,回忆道:“她真的很亲切,和我聊了很多,还开玩笑说,咦,没见你长胖呀?”

离开疗养中心时,靳官萍内心“特别舍不得”。在108位受试志愿者所在的微信群,不少人问她能不能发点照片,大家互相认识一下,希望有机会合影……靳官萍看了很感动。

回家路上也很顺利。她说:“进小区很容易,测了一下体温,然后微信扫一个健康码就可以了。”

不过,还不意味着试验结束。记者了解到,志愿者们接种疫苗之后,需要在随后的6个月中配合开展研究随访,并进行7次血液样本采集,主要用于抗体检测。

已回归正常生活 接下来会继续做志愿者

“80后”靳官萍是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人,目前定居武汉,在一家上市制药公司工作。

她告诉记者,自己从武汉“封城”当天就加入了志愿者行列,先后参与了开车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转运和发放物资、筹备方舱医院等工作,也曾帮助支援武汉的医疗队进行采购,多次进入高风险地带:“我没有被感染,真的太幸运了!”

3月16日,由军事科学院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Ⅰ期临床试验正式获批,公开招募108名志愿者,分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三组接种疫苗。靳官萍于当天通过朋友分享的链接扫码报名,并很快接到通知,完成了体温测量、心电图、咽拭子检测、CT检查等体检项目,全部合格之后,成为了004号受试者,也是首批共4位志愿者中唯一的女性。

接近17日凌晨时,靳官萍接种了重组新冠疫苗。她对记者描述:“护士熟练地推完了药,我自已用棉签按住针口,舒了一口气。感觉跟平日打针没啥区别,像被蚊子叮了一口似的。”注射疫苗之后,她在观察室待了大概半小时,而后与另外3位志愿者被统一安排住进了武汉特勤疗养中心,单人单间,接受为时14天的医学观察。

此前她幽默地说,自己“过上了好多人梦想的生活——饭来张口”,一日三餐品类丰富,而且不重样,特别对胃口。怕自己“吃成大胖子”,她还下载了一个跳舞视频,每天早晚跟着跳几下,生活变得格外有规律。

疫情之前“朝九晚五”的生活,在医学观察期间仿佛变得有些遥远,但在公司线上复工之后,她每天在自己的房间内按时打卡上下班。

如今,靳官萍已经回到了日常工作与生活。她说,接下来,自己会继续做志愿者。

 

 

 

来源:综合科技日报、 健康湖北微信公号

流程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