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内

养老院老人“出不来”,咱还有别的招儿!一次视频聊天能高兴两天

2020-04-20 13:35 编辑:TF021 来源:北京晚报

一扇大门,阻断了病毒,却隔不绝思念。眼下,全市养老院已封闭管理近3个月。老人们无法和亲人见面,不免滋生出孤独和焦虑的情绪。

朝阳区恭和老年公寓,老人和家属正隔着落地窗对话

很多养老院都在尝试以视频连线、电话沟通等方式开展“云端”探视,以缓解思亲之苦。然而记者探访多个养老院发现,短暂的云端探视似乎并不能彻底解决老人们的孤单和焦虑,采用线下方式活跃老人的生活,打开他们的精神世界,更是治本之策。

思亲

一次视频连线

能高兴两天

穿上漂亮衣服,戴上老花镜,把白发梳得一丝不乱。每隔三四天,涂奶奶都要这样隆重地打扮一番,由护工陪着去多媒体教室和家人视频连线。

这里是朝阳区东方综合养老院,也是全市规模最大的养老机构之一。目前,包括涂奶奶在内的800多名老人居住于此,170多名工作人员守护着他们的健康。

东方综合养老院院长乔颖说,开始封闭后没几天,一些老人就出现了睡不着觉、不想吃饭,甚至是抗拒吃药的症状。“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院里从前常常举办的大型集会活动也停了。老人们感到孤单和焦虑在情理之中。”

在院里住了多年,一向慈眉善目、心地开朗的涂奶奶也出现了异常:白天少言寡语,晚上辗转反侧,偷偷抹眼泪。这样的情绪,一半是因为难以跟亲人相见,另一半则是出于深深的担心,因为她的儿子身处疫情严重的湖北省武汉市。

春节刚过,东方综合养老院就决定搭建“云端”探视系统。一楼的多媒体教室,原本用于老人们上网课,如今被改造成了老人和家属的视频连线专区。6个院区的主任每人都配备了平板电脑、视频摄像头,行动不便的老人也能随时随地和家人连线了。

午饭吃的什么?最近过得怎么样?睡得好不好?每次连线,都是这些大同小异的问题。然而能和亲人云端相见,涂奶奶感到了宽慰和踏实,脸上也有了光彩。一次视频连线,能高兴上两天。

如今,全市养老院几乎都在以各种方式开展云端探视,希望能化解老人的孤独,消减家属的焦虑。可短暂的、远距离的云端探视,毕竟只能部分缓解思亲之情,无法彻底化解老人的负面情绪。

在云端探视之外,还能有什么别的方式缓解老人思亲之情?养老机构开展了多种尝试。

缓解

隔着“三米线”和家里人见一面

疫情以来,人们早已对“一米线”耳熟能详。可您听说过“三米线”吗?东城区东直门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就设了这样一条“三米线”。

“我在这边挺好的,你们不用担心我!”吕大爷戴着口罩、帽子,穿戴整齐地坐在养老照料中心大门内的藤椅上。他的儿子在相隔数米的大门外,也同样戴着口罩,跟老爷子简单聊几句家常。

吴汉宏院长介绍说,东直门街道养老照料中心是开在社区里的养老院,总共50个床位。疫情防控期间在院老人36位,几乎都是住在周边社区的。“养老院离家近,家属们以前没事儿就过来看看老人。可今年大年初一开始,养老院就封闭管理了。”为了解决老人和家属相互挂念又没法见面的问题,他们就在后院设了”三米线“见面区。

记者看到,养老院在院门往里3米左右的位置整齐摆放了一排竹藤椅。院内的老人们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可以让社工陪着坐在这儿和门外的家属见一面、聊聊天。

“三米线”见证着老人和家属的一次次相见,也是东直门养老照料中心必须严防死守的阵地线,任何人都不能越线。

因为担心老人吃不好,张奶奶的孩子们来探望时总要带一些点心和水果。这些承载着满满爱意的东西,绝不能直接递给老人,而要在门口喷洒酒精消毒,并静置30分钟以上,去掉外包装后才能拿回去。

在朝阳双井恭和老年公寓,也有这样一处隔窗传情的地方。原来,这座老年公寓临街而建,没有围墙,几扇大大的落地窗明亮通透,如今成了亲属相见的地方。

缓解

重拾“旧业”帮老人找“活儿”干

张奶奶今年96岁了,住在东城区汇晨老年公寓里。公寓封闭管理后家属不能来探视,张奶奶只能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和家人视频聊天。可由于年纪太大,她的耳朵背了,每次视频时只能由护理人员在耳边转述家人的挂念。时间长了,张奶奶情绪有些低落,社工田茂贤每天都去她房间里一起聊聊天。

一天查房时,田茂贤发现张奶奶在摸索着织围巾,便问道:“张奶奶,您这围巾织的真好看,给谁织的呀?”

“这是给我女儿们织的。她们住哈尔滨,可冷了!等疫情过去了,我要拿给她们。”张奶奶笑呵呵地回答。

就这样,田茂贤和张奶奶聊开了。得知她年轻的时候很会织毛衣,田茂贤灵机一动:何不鼓励张奶奶重拾“旧业”,教养老院里的老人们一起织毛衣呢?

这个想法立即得到了汇晨老年公寓社工们的响应。大家翻箱倒柜地找出了毛衣针,买来了毛线,七八位老人都来报名学编织。

现在,张奶奶的失落感少了很多,生活一下子丰富了起来。她不仅要把毛衣、围巾织得暖和,还琢磨着怎么把它们织得漂亮时尚。在保持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张奶奶对院内老人开展了一对一教学。“这一针怎么织、哪一针走错了位置,张奶奶一看就能发现问题。”田茂贤介绍说,老人们还商量着,要多织几件小孩子的毛衣,等疫情过后,寄给福利院的孩子们。

缓解

频繁组织

小规模体育锻炼

疫情期间的养老院里,大规模、高密度的文体活动都取消了。但小规模的体育锻炼,却比从前组织得更频繁。

“我们对老人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因为一旦生病,转院就会比较困难,而且只要出了养老院,就很难再回来了。”丰台区康助养老中心院长于安安说,引导老人们加强体育锻炼,成了缓解焦虑、提高体质的最好方法。

康助养老中心的院子里,画上了一条条黄色“一米线”。护工们每天两次组织老人们在这儿做广播体操,此外还会开设太极拳、八段锦等课程。

“我们刚开始封闭管理的时候,老人和家属都有些接受不了。尤其是家属,生怕见不到父母最后一面。”于安安说,有一次,一位家属极不理智,还砸碎了养老院的门玻璃。后来,护工们为每位老人和家属建立了微信群,每当老人们体育锻炼时,他们都会拍几段小视频发到群里。每天监测的心率、血压、血氧数值,也会向家属通报。很快,家属的焦虑就缓解了不少。

除了小规模、低密度的体育活动,养老院还加强了营养配餐。就拿康助养老中心来说,每天“四餐一饮”全部由营养师进行膳食搭配,并通过实验室检测。

不少养老机构也更加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恭和老年公寓相关负责人江淑一看来,疫情发生以来,老人们经历了两次焦虑期。“第一次是疫情刚发生的时候,大家不知道养老院封闭之后怎么就医,也不知道病毒会不会传进来。这时候我们通过一对一讲解、发放通知单的方式,向老人们介绍防疫知识和措施,让他们安心。”江淑一说,三月初,当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大家终于觉得“盼到头儿了”,国外的疫情却又接踵而来,这时便爆发了老人们的第二个焦虑期,“因为不知道还要封闭到什么时候。”

近期,恭和老年公寓陆续尝试了用艺术治疗的方式疏导老人心理。引导老人们通过听音乐、画画、表演话剧等方式,和别人建立关系、表达情绪。

马上就访

记者:对于封闭管理之下的养老院,您有什么建议?

卞学忠(北京市老年学学会理事):现在养老院实行封闭管理,老人出不去、家人进不来,就连工作人员也“零通勤”。所以基本不用担心输入性病例,养老院要在安全的前提下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故事会、读书会,或者老照片展等。

对于不能自理的老人,要更加关注他们的心理和情绪变化,除了吃喝拉撒睡这些日常琐事之外,护工多和他们聊聊天,并鼓励他们和家属视频连线。

记者:很多老人存在焦虑、恐慌心理,怎么能缓解呢?

卞学忠:老年人普遍信息闭塞。养老机构可以组织他们看新闻联播等节目,把疫情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好的消息、政府的政策及时通报给老人。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要引导老人们不信谣言,不传播伪科学。

记者:老人们自己应该怎么做呢?

卞学忠:这个非常时期,养老院封闭是无奈、也是必要之举。老人们应该自己积极调整心态,和同住的老人多交流,保持开朗的心态,培养兴趣爱好。同时加强锻炼,可以练练手指操、参加趣味运动会,甚至在走廊里多散散步也好。

总的来说,就是不能让自己闲着。大脑和腿,都要动起来。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朱松梅 受访单位供图

流程编辑:TF02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