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内

201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发布,这些历史被“改写”

2020-05-05 19:38 编辑:TF019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中国人用车的历史提前了500年,夏商时期的“冶炼基地”找到了,很多重器找到了“祖籍”……随着2019年全国考古界“奥斯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发布,这些历史被“改写”了。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每一项考古新发现都深化了我们对于一个学术领域的认识,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线索和需要持续关注的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国家文物局已经设立了“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并批复了夏文化研究、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等项目。同时,在基本建设考古工作中,强调树立课题意识、学术意识和保护意识。“今年我们也看到了不少基本建设考古获得的重要发现。今后,国家文物局将继续指导、协调各考古单位加强学术科研,以考古实证中国5000多年文明发展历程,科学地揭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和核心特质,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宋新潮说。

考古新发现

1.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揭秘中国人从哪儿来

专家评委陈星灿说,这处洞穴面积不大,但意义很大,是国际的。关于现代人起源存在两种不同说法,一种是‘走出非洲’,一种是各地区“多源起源”说。而十万年到五万年是个关键时期。很难得的是,这处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罕见的、保留了距今10至1.5 万年间人类化石和丰富文化遗存的洞穴遗址,地层堆积基本连续,层位关系清楚,出土遗物性质明确,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境内距今10至5万年间的关键考古资料。”

以往,中国早期现代人化石的地点中包含文化遗物者极少,而疥疙洞遗址不仅出土有距今3万年左右的现代人化石,还发现有丰富的、共生关系清晰的小石片工业系统的石器,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早期现代人演化自本土古人群的学说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证据。

同时,这处遗址填补了汉中盆地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洞穴类型居址的空白,对研究早期人类洞穴和旷野阶地两种类型的居址形态和生计方式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梁山疥疙洞遗址发掘出土的早期现代人牙齿化石

2.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中国最早的玉文化组合面貌亮相

“这处遗址发现了五个时期的遗存,都是新发现,填补了地区文化发展的空白。”陈星灿说,这里发现了中国北方最早的陶器。

更难得的是,近几年考古人在小南山遗址发掘出土玉器 120 余件,加上以往发现总数超过200 件。种类包括玉玦、环、管、珠、扁珠、璧饰、锛形坠饰和玉斧等,构成了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玉文化组合面貌,尤其玦饰、玉管、璧饰等。这些玉器上多见砂绳切割技术留下的弯曲条形痕迹。此为目前世界最早的发现,比中美洲同类技术早6千多年。

△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出土的玉环

3.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东亚地区最早的宫城

“这里颠覆了我们以往对龙山时代北方文明程度发展的认知。”陈星灿说,连续9年的系统考古工作表明,作为石峁城址的核心区域,皇城台或已具备了早期“宫城”性质,是目前东亚地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早期宫城建筑。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石雕细部

4.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中国用车历史提早500年

“1980年,这里曾经是中国最早确认的新石器时代城址之一,激发了中国考古学界关于早期城市与文明起源等问题的热烈讨论。”专家评委王巍说,最近这里重新启动了考古发掘,进一步揭露和确证了平粮台龙山城址的正方形形状与对称城门结构 ;发掘并复原了城内的“中轴线”布局、完备的排水系统 ;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双轮”车辙 ;并出土一系列反映多元文化影响的高等级遗物。他说:“这是目前我们见到的最早的在城内按中轴线进行布局的城址。”

考古工作人员在这里发现的车辙痕迹的绝对年代不晚于距今4200年。这很可能是我国年代最早的“双轮车”车辙痕迹,与二里头遗址发现的车辙相比,将我国用车的起源至少提前了500年。

△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 龙山时期祭祀黄牛

5.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夏商“冶炼”基地

众所周知,中国的青铜时代始于夏代,夏商为青铜时代的早期。如此大量的青铜,是在哪里冶炼?西吴壁等多处冶铜遗址的发现,等于确证了晋南中条山地区为中国早期青铜文明的主要铜料来源地。“这是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夏末商初的铜冶炼遗址。”

王巍说,该遗址的发掘,首次在中原地区揭示出已知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专业化水平最高的夏商冶铜遗址,弥补了从铜矿开采到集中铸造之间所缺失的冶炼环节,填补了中国冶金考古的一个重要空白。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出土的冶铜工具

6.甘肃敦煌旱峡玉矿遗址:揭秘河西走廊采玉史

“玉矿是当年非常重要的资源。”王巍说,旱峡玉矿等遗址直观呈现了自西城驿文化、齐家文化时期至骟马文化晚期、西汉早期这近2000年间甘肃西部地区透闪石玉料开采、利用的景象。

科学检测分析显示,山西下靳遗址的玉器玉料来自于敦煌旱峡玉矿,径保尔草场玉矿是徐州狮子山玉器玉料矿源之一。一系列的证据表明,甘肃地区的透闪石玉料很早就进入到甘肃以东及周边区域,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甘肃敦煌旱峡玉矿遗址出土戈壁料

7.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春秋中期寄来的一封6千字“信”

此次,“曾侯”家族再亮相。枣树林联合考古队对墓地已勘探的86座春秋曾国墓葬进行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专家评委信立祥说,发现的铜礼、乐器铭文近6000字,其中曾公求编钟铭文近1150字,单件镈钟铭文达312字,这是新世纪考古发现最大的一批春秋时期金文资料。

枣树林墓地弥补了春秋中期曾国的缺环,构建了中国周代封国中以考古发掘最完整的材料也是最重要的文化序列,构建了江汉地区青铜文化的一个标尺,在曾国乃至两周考古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 神人驭龙双通车构件

8.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汉代“疏勒城”重现

石城子遗址是迄今为止新疆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处年代准确可靠、形制基本完整、保存状况完好、文化特征鲜明的汉代古遗址。出土的大量汉代典型器物层位关系明确,在新疆地区考古学文化断代上具有标尺意义,对于深化新疆地区汉代考古学文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参照文献记载,基本确定石城子遗址即为东汉耿恭驻守的“疏勒城”旧址。另外,石城子遗址位于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战略孔道上,控扼天山南北往来交通的关隘,建制上严格遵循汉代边郡的军事建筑规制,为深入研究新疆地区及丝绸之路沿线两汉时期军政建置体系及边城规制提供了宝贵资料。

石城子遗址是汉代中原王朝有效治理和管辖西域的历史见证,其考古成果对于阐释新疆自汉代开始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交流交融、息息相通的历史史实,对于推进“一带一路”核心区历史文化建设等,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全景

9.青海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青藏高原的唐风壁画

泉沟一号墓一口气儿创了很多“首次”。专家评委刘庆柱说,该墓葬是青藏高原首次发现的吐蕃时期壁画墓。壁画墓在汉文化区非常流行,但在青藏高原极为罕见,尤其是吐蕃统治时期,并不流行这类墓葬装饰形式,显示了该墓葬的与众不同之处。绘画技法具有浓郁的唐风影响,图像内容又兼具青藏高原游牧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这说明,当时的吐蕃人对中华文化的融合已经非常深。该墓葬的发现,对于探讨古代汉藏文化融合进程和青海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盛况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美美与共的同时,也有和而不同,这里的彩绘漆棺也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首次发现的独特葬具装饰形式。吐蕃时期青海地区多见彩绘木棺,而中原内地多见无彩绘的漆棺,这也是两个地区不同文化的融合形式。

尤其重要的是,墓葬内设置密封的暗格,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考古史上,都没有发现过类似的先例。鎏金王冠显示墓主人很可能与吐蕃时期当地的王室有密切关系,曾经拥有极高的统治地位,由此也可以推知吐蕃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可能设置有高级别的行政和军事建制。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历代王冠极少出土,均被盗扰严重,或保存极差难以复原。墓葬内暗格的独特设置,可见造墓者用心之良苦。

△青海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 镶嵌绿松石四曲鋬指金杯

10.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再现南宋海上繁荣

“南海Ⅰ号”沉没地处古代 “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南海Ⅰ号”大量的贸易瓷器是为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外销品种,而不同文化的审美、器形、工艺等也对中国瓷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铁器、铜器、丝绸等手工艺制品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业已成为输出的主要货物 ;大量金、银、铜币的出现,显示出宋代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已涉及到海外贸易体系当中,再现了南宋海洋活动的繁荣景象。

“南海Ⅰ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而又结构完整的水下遗存,其蕴藏的信息总量极为庞大。“把几千吨的东西打捞出来而不解体,这是一个世界的难题,我们解决了,还原样复原了。这说明为了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不惜成本,全力投入。”刘庆柱说,“考古研究的是社会,我们不仅关注了船上的东西,还关注到了船员。”

△广东“南海Ⅰ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 金缨络胸佩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冕

流程编辑:tf019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