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一次性用品消失,全国两会驻地引领垃圾分类和减量新风

2020-05-19 14:10 编辑:TF015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楼门前摆放的四色垃圾桶、宣传引导标识随处可见、一次性用品“消失”……在全国两会驻地,一个个这样的新变化提示着大家,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经实施,两会驻地正带头践行,引领垃圾分类和减量新风。

北京会议中心驻地从去年8月起就开始推行分类措施。北京会议中心垃圾管理办公室主任刘继东介绍,此次全国两会,客房内不再向入住人员提供一次性用品(包括一次性牙刷、拖鞋、牙膏、香皂、浴液、梳子);会议区设置分类垃圾桶,张贴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并减少一次性垃圾袋、纸杯、杯垫的使用。

记者在客房发现,每个房间内都摆放了一本《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并分别放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两个垃圾桶。为了收集可能产生的厨余垃圾,房间内还放了一个透明小盒子,用于盛放果核、果皮、茶叶残渣等垃圾。

对于厨余垃圾的处理,会议中心从“减量”开始做起。餐厅内墙壁张贴了许多宣传海报,倡导大家践行“光盘行动”。刘继东说,北会餐厅还充分利用食品原材料,对食材边角料和剩余的半成品进行加工利用,减少食材浪费。比如,原来扔掉的西蓝花的菜根,我们削皮后腌制成小菜;豆浆制作中产生的豆渣,放入玉米、面粉、牛奶等深加工,做成可口的小馒头,经过实践,这些都深受客人喜欢。

为做好厨余垃圾就地处理,会议中心筹备建设了垃圾分类处理站,配备2台垃圾收运车,成立垃圾收运班组,负责垃圾分类及处理站的日常运营工作。同时采购2套好氧发酵工艺的餐厨垃圾处理设备,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已经投入使用,餐厨垃圾量减少93%左右。

据介绍,北京会议中心是本市社会单位垃圾分类试点,在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探索。刘继东介绍,北会正与社会企业合作,探索将厨余垃圾处理后的残渣,制成土壤改良剂,作为底肥用以养花、种草。从去年9月底至今年4月底,北会共收集废油脂4.05吨,经过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公司处理后,加工产生生物柴油0.8吨。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祁梦竹 范俊生 武亦彬

流程编辑:TF015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