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娱乐

天津百年市井故事,都在王松《烟火》中

2020-05-20 14:38 编辑:TF024 来源:北京晚报

“天津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城市,它的文化就摆在明面儿,你看得见,也摸得着,但就是无法用一两句话把它概括地说明白,就算本事再大的人,也很难一言以蔽之。” 因此,作家王松在最新长篇小说《烟火》中,从1840年的天津写起,到新中国成立,写了100多年的天津故事。

《烟火》的故事是从天津老城的北门外一个叫“侯家后”的胡同开始的,一个叫“来子”的年轻人,曾是懵懂的不谙世事的少年。从在“狗不理”包子铺当伙计,到成长为一个成熟的鞋帽店买卖人,再到接触到一个又一个的革命者,亲眼见到这些人是怎么为了信念默默无闻牺牲自己生命的,直到最后,为了不当亡国奴,拒绝去日本当劳工,在去日本的船上跳海,用自己的生命,告诉自己的女儿,应该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书中人物大都是以手艺谋生的胡同百姓,做拔火罐儿的老瘪、刨鸡毛掸子的王麻秆儿、狗不理包子铺的高掌柜、绱鞋的老朱、打帘子的马六儿、拉胶皮的保三儿、玩石锁的刘大头……也有靠歪门邪道谋利害人混迹市井的杨灯罩儿以及洋人、买办各色人等,更有为民族大义不畏牺牲的英雄。天津的民俗、风俗、市井文化、各色小人物,在历史风云翻卷的背景下,如一幅长长的图卷徐徐展开。其中,渗透着浓郁的天津文化,尤其是天津特有的曲艺文化。

“我也听一些人说过,天津是码头文化,或殖民文化,或漕运文化,或商业文化乃至工业文化等等,这些似乎都有道理,而且每种说法也都能举出证据。可再细想,又好像都不完全对。其实这就对了。天津就是这样一个矫情的地方儿。一百个人看天津,会有一百种看法儿,也有一百种说法儿。而这一百种看法儿和说法儿,也都有自己的道理。”作家王松认为,这就是天津这个城市真正的特质所在。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李俐

流程编辑:TF024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