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街头变战场!美国一女子向警车扔汽油弹,车里有4名警察

2020-06-01 09:31 编辑:TF019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非裔男子遭警察暴力执法致死后,美国数十个城市连续多日发生示威,期间警察与抗议者冲突不断。当地时间5月29日晚,美国纽约市一名27岁的女子上街抗议时,向一辆警车投掷汽油弹后被捕,面临4项指控。21岁的妹妹因帮助她逃脱,也遭到拘捕。

5月28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示威者点燃一警察局。新华社供图

据《每日邮报》报道,5月29日晚上,27岁的萨曼莎·沙德在布鲁克林区,向一辆纽约市警察局的车辆投掷汽油弹,当时车里坐着4名警察。由于汽油弹未发生爆炸,因此现场无人受伤。警察迅速下车试图逮捕萨曼莎·沙德,期间腿部被她咬了一口。

当时,21岁的达里安也在现场,因为试图帮助姐姐萨曼莎·沙德逃脱,也被拘捕,并面临拒捕和妨碍政府行政管理的指控。

据了解,这对姐妹来自纽约州卡茨基尔地区,示威期间有过与警方发生冲突的记录。她们的母亲爱米则不愿回应此事。

另据《纽约邮报》报道,向警察扔汽油弹的萨曼莎·沙德,面临试图谋杀警察、企图纵火等4项指控。纽约市巡警慈善工会主席帕特里克·林奇对此怒不可遏,他斥责萨曼莎·沙德等人是企图谋杀纽约警察的“恐怖分子”,说不能让这些女性躲在抗议者的标签后面,他还呼吁纽约市的所有领导者都强烈谴责针对警察的袭击。

据了解,5月29日晚上,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约有3000名抗议者上街示威。其中200多人被捕,也有许多警察受伤。

延伸阅读:

美国民警卫队朝居民家中开枪,大喊"点了他们",特朗普:支持!

美国国民警卫队镇压民众示威手段之强硬,和美国警队暴力执法无异。关键是,这种暴力行径还获得了总统特朗普的支持。

当地时间5月30日晚10点,特朗普于推特上发话,国民警卫队对于本次全美示威“原爆点”明尼阿波利斯的部署,已经完成。他称赞国民警卫队做到了该市民主党籍市长做不到的事,且表示,“要是2天前就动用国民警卫队,就不会造成损害,警察局也不会被占领并被毁坏”。

而就在特朗普发话前,当晚9点30分,CBS新闻网、福克斯新闻网等媒体曝出一则视频。画面显示,在装甲车开路的情况下,有大批荷枪实弹的国民警卫队成员走进明尼阿波利斯市一处居民区。

拍摄者站在家门口对国民警卫队进行摄影,后者对其大喊:“进去,进去!”其中一名警察还喊道:“点了他们!”,并开始朝拍摄者家中射击。

子弹最终击中居民左腿。CBS新闻网指出,国民警卫队射出的子弹“不具备杀伤性”。

需要指出的是,明尼阿波利斯市当晚的宵禁于晚8点开始,居民不得出门,违反者将被处以1000美元的罚款,甚至可能监禁90天。虽然媒体等特殊职业可在宵禁期间出门,但依旧遭到了执法部门或国民警卫队的攻击。

譬如,福克斯新闻网的面包车挡风玻璃被国民警卫队打破;CBS新闻网摄影师汤姆·阿维雷斯被橡胶弹击中,并被州巡警逮捕;MSNBC记者阿里·威尔士透露,该新闻机构也有记者被橡胶弹击中腿部。她指出,执法部门在射击前没有任何示警,“他们一进来就开枪”。

由美警“膝盖锁喉致黑人死亡”事件引发的全美示威进入第五日。截止目前,已有25座城市进入宵禁状态。而另一方面,美国示威人群对执法部门的反抗不断。早前有执法部门称示威者朝其开枪。昨晚的示威中,有一名警员受伤。更有示威者开始在路面铺钉,阻碍执法部门前进。

近半个世纪频发种族暴乱,“弗洛伊德之死”再次折射美国裂痕

美国非裔男子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压颈”后死亡,这一事件引发的抗议活动仍在美国全境蔓延,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美国国内的种族关系以及系统性种族歧视问题。

和平抗议示威演变为纵火焚烧警局和汽车、打劫商店,警民在催泪弹烟雾中对峙、政府启动国民警卫队与颁布宵禁……近半个世纪以来,因种族关系引发的骚乱在美国历史上屡次发生。英国广播公司(BBC)5月30日报道称,如今在明尼苏达出现的混乱场景无不勾起似曾相识的美国历史回忆。

《卫报》5月30日报道指出,在“弗洛伊德之死”发生前,还有非裔男子加纳之死、布朗之死、马丁之死等,这些事件也曾一度获得广泛关注,在“黑人命也很重要”运动的条幅下,美国社会出现过系统性改革体制中的种族歧视的声音。但当又一个黑人死于白人警察之手,不禁让人想问美国究竟做了什么让社会“停止流血”的尝试。

加纳之死

2014年7月17号,43岁的黑人烟贩加纳被一名白人警察“锁喉”致死。当时,加纳在纽约斯塔滕岛一家便利店外卖烟,纽约警察丹尼尔·潘塔莱奥与几名同事怀疑他出售没有纳税的香烟,试图对他实施逮捕。加纳拒绝就范。潘塔莱奥从身后勒住加纳脖子,最终导致加纳死亡。

纽约市法医认定,加纳死亡是一起杀人事件,警察“锁喉”、加纳体形肥胖且患有哮喘都是他的死亡因素。尽管对嫌疑人“锁喉”为纽约警方所禁止,但是事发五年之后,纽约斯塔滕岛大陪审团2019年7月决定不起诉涉案警察,这项裁决引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

从始至终,潘塔莱奥未受到任何严厉惩罚。2017年,纽约的平民申诉审查机构曾判定潘塔莱奥过度使用武力,纽约警方也对潘塔莱奥的行为进行了纪律审查。但潘塔莱奥最终只是转而从事行政工作,未再参与执勤任务。

加纳死前,也曾对警察说出“我无法呼吸了”这句呼救,但被后者忽视。《卫报》称,当黑人青年布朗被警察射杀时,加纳的这句“我无法呼吸了”仍未从全民讨论中平息。

布朗之死

时隔不久,迈克尔·布朗命案于2014年8月9日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县弗格森发生。当日,弗格森镇18岁的非裔美国青年迈克尔·布朗在未携带武器的情况下,遭到28岁的白人警员达伦·威尔逊射杀。布朗没有任何犯罪记录,在被射杀前他仅与警员接触了不到3分钟。当地警方认为布朗涉嫌一起抢劫案,但直到被射杀时他和警员之间都没谈到劫案一事。

布朗之死在这座非洲裔居民为主的小城引发强烈抗议,并蔓延至美国多地,部分抗议演变为骚乱。2014年11月24日,密苏里州地方陪审团宣布威尔逊被免予起诉,这一结果激怒了民众,引发新一轮抗议与骚乱。

布朗命案一周年时,游行集会者在弗格森警察局等机构前抗议示威,打出"黑人生命也重要"( Black Lives Matter)的口号。"黑人生命也重要”抗议针对黑人的暴力和系统性歧视,通常在发生警察击杀黑人事件后,如果这项运动也反对如种族归纳、暴力执法和美国刑事司法系统中的种族不平等等更为广泛的问题。

马丁之死

可悲的是,在布朗命案之前,还有情节类似的马丁之死。2012月2月26日,佛罗里达州桑福德的社区协警乔治·齐默尔曼在路上看到去便利店买了东西出来的非裔青年特雷翁·马丁,觉得他可疑,打电话报警后便尾随,期间发生扭打,警察赶到后马丁已中弹趴在地上。

齐默尔曼随后被指控二级谋杀,但在2013年7月13日,齐默尔曼被法庭宣布无罪释放。此后,美国各地出现反种族歧视的抗议浪潮,桑福德的抗议则升级为骚乱,数量警车被焚烧。

2013年佛罗里桑福德骚乱和2014年密苏里州弗格森事件都是黑人在警察执法过程中丧生,而涉事警察后来都安然无事,引发全美百余个城市的民众抗议示威,并逐渐演变为暴力骚乱。

持续了半个世纪的反抗

美国20世纪历史上不乏由种族关系引发的重大骚乱。2001年4月7日,美国辛辛那提市黑人青年蒂姆·托马斯被执勤的白人警察史蒂夫·罗奇打死。托马斯被杀后的第三天,辛辛那提爆发骚乱。无业青年打砸抢烧,并用石块、酒瓶和铁罐袭击路人,骚乱共造成65人受伤。

1992年4月底,洛杉矶暴发20世纪以来最大的骚乱,在不足24小时蔓延到全美19个州。洛杉矶陷入瘫痪和混乱。58人死亡,2300多人受伤,11900多人被捕,5000多座建筑物被毁。这一事件起因是黑人青年罗德尼·金1991年3月酒驾被查,遭白人警察轮番棒打,4名警察在被捕一年后无罪释放。

1968年4月9日,马丁·路德·金在演讲时遇刺身亡,触发了全国范围黑人暴乱和纵火。在芝加哥,美国政府派出5000名联邦部队去遏制骚乱;在巴尔的摩,6000名国民警卫队员奔赴骚乱中心。此次暴力骚乱共造成31人死亡。

弗洛伊德之死

这一次,死的人是弗洛伊德。

美国Vox新闻网5月30日报道称,弗洛伊德被杀事件重新引发了围绕美国种族主义问题的讨论,也再次揭开了美国数百年来的种族主义伤口。而事件发生的大背景是,美国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这场大流行正对有色人种造成不成比例的影响。

《纽约时报》5月31日在一则报道开头指出,“有两场平行的瘟疫正在席卷美国:新冠病毒和警察杀害黑人。”

截至5月31日,新冠肺炎疫情已造成超过10万美国人死亡,4000万人失业。在这场疫情中,美国黑人的死亡率远高于美国其他人种,占人口13%的黑人死于新冠肺炎的比例占到了死亡总数的23%。

“弗洛伊德,布朗娜·泰勒(在家中遭警察射杀而死的黑人女性)以及艾哈迈德·阿尔贝里(慢跑时遭白人枪杀的黑人青年),他们的死亡都充分体现了黑人在这个国家所遭受的恐怖和创伤。”普林斯顿大学非裔美国人研究系主席埃迪·格劳德 (Eddie Glaude)5月30日在《时代》周刊撰文称,新冠肺炎疫情没有改变这一点,而是加剧了这一现实。

格劳德称,弗洛伊德之死所揭示的是,我们不应等待种族歧视自行消失。“在某种程度上,这将取决于美国白人是否愿意抛弃种族主义,但是我们不能等他们。我们这些敢于从历史中真正学习的人,必须弄清楚如何在一个新的美国中以不同的方式团结在一起。”他说。

来源:综合人民日报海外版 观察者网 中新网

流程编辑:tf019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