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社会

烧砖村转型 桑叶茶成“致富茶”

2020-07-20 14:14 编辑:TF017 来源:北京晚报

房山区石楼镇的低收入村——二站,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周边四个富裕村的“老师”,带动上千户乡亲们一起发展“清香产业”——桑叶茶。二站的低收入户老赵,在实现增收后也主动找到村委会,申请摘掉低收入户的“帽子”,村干部乐呵呵地表示同意,这件事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在桑叶茶这项产业的带动下,再结合促进就业、社会力量帮扶、社保兜底等一系列政策,二站村已有379户、901名低收入村民成功“摘帽”。

老赵靠桑叶茶致富,主动申请摘掉低收入户的“帽子”。

往昔

砖厂产业关闭 村民入不敷出

老赵名叫赵海行,今年55岁,黑脸膛、寸头,朴实的农民模样。“主动申请‘摘帽’,究竟是哪来的自信?”听记者这么一问,老赵抬手指了指立在村口的大牌子,上书“桑叶茶”三字,说:“增收全靠它!”

老赵坐在石礅上,给记者讲述了过去的日子。早年间,村里有个砖厂,年产1亿块红砖,村委会盖起了办公楼,村民也大多在厂里打工,很是稳定。

因为生态原因,砖厂在2005年被关停,老赵夫妇失了业,没别的本事,只能到周边村打零工,收入没保障,还要供孩子上学,常常入不敷出,家底越来越薄。“那时候想,好日子?猴年马月的事!”老赵说。

变迁

引进林下经济 走上致富新路

“我带您转转。”老赵起身,带记者进村。道路笔直平坦,两侧是林海,树下是270亩蛋白桑茶。

2017年,二站村引进了林下经济,种了120亩天南星、30亩药用牡丹和150亩蛋白桑茶树,几个月后,前两者因为长势欠佳赔了钱,唯独这桑树枝繁叶茂,桑叶卖给加工厂,不仅收回了本钱,还补上了天南星和药用牡丹的亏空。

初次尝试种植便获得成功,村民代表会上,大家伙儿心气儿很足,都同意在蛋白桑上做文章,蹚出一条致富新路。镇里也给力,联系了农业专家来改良土壤,“把脉”指导。在外经商的村民焦雷也被叫了回来,他发现,桑叶除了制作饲料之外,还能酿醋和制茶,尤其是制作桑叶茶,在全国多地已有成功案例。

二站村计划发展桑叶茶产业的消息传开后,镇区政府又帮忙对接了“中国茶都”福建安溪的茶厂。为了省下机票钱,五位村干部决定自驾前往2000公里外的安溪县。

村民们没想到,村干部们只用5天就打了个来回,除了拉回安溪铁观音的制茶设备,还造访了厦门、合肥,引进了茶叶包装生产线。更令乡亲们兴奋的是,还有一位安溪制茶师傅来到了二站村。

老赵跟几位低收入村民前去拜师。接下来的三个月,师傅将技艺和盘托出,采茶、切茶、杀青、压榨等十来道工序手把手地教。与此同时,对口帮扶单位北京工商大学的师生也为桑叶茶设计了推广方案,从包装、推广、电商销售等多个方面提供免费的智力支持。

今朝

周边4个富裕村组团来“取经”

从每年的5月中旬至11月底,老赵和村民们都在忙着采茶、炒茶。如今,二站村产出的桑叶茶,已经成了房山区农业的明星产品,去年售出4000多斤,远销全国多个省份,其中就包括铁观音的“老家”安溪。就连周边4个富裕村,也派了好几拨代表前来学习经验。曾经的低收入村,成了十里八乡的增收“明星”,低收入户老赵,则成了远近闻名的“制茶专家”。

靠着桑叶茶这项“清香产业”,老赵的家底又逐渐厚了起来。眼看着孩子年近30岁,是时候娶妻生子了,老赵去年一下子拿出8万元给房子做了装修,曾经嘎吱作响的木窗,统一换成了断桥铝落地窗,阳光洒在地板砖上,让屋内一下子亮堂了不少。按照习俗,新人婚礼上,要请双方父母喝“改口茶”,老赵说,这茶就用二站村的桑叶茶,“我亲自炒!”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陈强 安旭东 摄

流程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