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服务 > 行业

《人民日报》点名白云路7号院,且细看缘由

2020-07-29 18:53 编辑:文文 来源:网络

7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重磅文章《瞧!老旧小区有了崭新的模样(深度观察)》,对老旧小区改造的成功案例进行了报道,白云路七号院改造项目也荣列其中。

在文章中对白云路小区“无中生有”的立体停车楼、电梯、办公楼,怒赞其为巧谋划精设计,“借地”借出新天地。

图片1.png

(人民日报对白云路7号院的报道)

这不禁让我们好奇,白云路七号院的“借地”模式, 到底是怎么样的精巧呢?让一个“停车难、违建多、设施老”的小区变身为清爽与静谧的“高档”小区。

向空中借地:不一样的停车位改造

停车难,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是有目共睹的。

在建筑年代久远的老旧小区,这一难题更加突出。

空间狭窄导致停车位不足,造成停车无序,甚至消防通道都被占用, 更别谈休闲玩耍空间了;而停车无序让空间更为狭窄混乱,空间狭窄和停车无序就这样恶性循环,仿佛打了一个死结 。

白云路七号院也有这样的“死结”, 据设计方介绍,在改造前,白云路七号院只有53个停车位,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从而造成车辆的乱停乱放 ,或在街边违法停车,或占用消防通道和人行通道,导致空间更为狭窄。

为此,白云路七号院在改造之初,就“蛇打七寸”解决空间的问题。一方面拆除违建,另一方面动了巧思“向空中借地” 。

然后就有了这出彩的一笔——立体停车库的设计,只是过程有点“曲折”。设计方--筑福集团技术总监董利琴在《人民日报》采访中也说:“立体停车,成了居民一致的呼声。但居民都提出,停车楼不要建在我家门口。房管所和社区反复做群众工作,我们的设计图改了三五遍,现场挖坑了之后还挪了一次,最后停车楼终于落地了。” 事实上,为了避免扰民,管理人员对车位的报警器也进行了改装,并在日常运营中定期涂抹润滑油,以减少噪音, 用户思维,可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

改造完成后,小区地面正规停车位55个,立体停车位26个,临时车位20个,小区总车位达到了101个,数量比原来增加了将近一倍,有效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据停车库管理人员介绍,运营两年多以来,乱停车的现象已经不再有了,小区整体环境改善了不少。

智能停车~5.gif

图:崭新的立体停车库

另外一个向“空中借地”的慧心也体现在自行车车棚设计上 。据居民介绍,改造之前,“这里的自行车棚比停车场还大”,杂乱不堪,但通过双层新车棚的立体设计,安全又整洁 ,最后有车居民没意见,没车居民就更加满意了。

自行车 3.gif

图:紧凑合理的双层自行车棚

向一楼借地:电梯加起来

除了立体停车库,作为适老性改造的标配,社区加梯也是居民关注的痛点,于是就向没有用梯需求的一楼住户“借地”,为了让单元所有居民同意安装电梯,作为楼门长的金大爷和各方工作人员把各家各户的门都敲了不知道多少遍,最后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

据了解,白云路七号院的加梯采用了“有偿使用”的运营模式,签署了协议的居民可以领卡使用电梯。这种“按需分配”,提高了居民的认可度。

图片3.png

(增设半层入户电梯)

解决了停车、加梯这些痛点、难点,社区的其他改造就容易多了。据西城区月坛街道办事处城建科工作人员陈昭介绍,用“借地”的思路, 院内的垃圾楼改造成了办公楼, 小区架空线入地,对道路进行了重新铺装,下一步将进行环境绿化……

在一通“借地”操作后,居民们感觉小区开阔整洁了许多,正如西城区住建委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老旧小区组组长郭华刚在《人民日报》采访中说的:白云路七号院的改造可以说是‘螺蛳壳里做道场。

“我们院现在是高档小区!” 如今,居住在这一社区的居民激动而自豪。家的美好,带来了“心”的变化。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