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侃五十大寿之时,其师章太炎准备了一副对联,竟“一语成谶”
黄侃个性可用激烈来形容,曾经拜师章太炎。黄侃五十大寿之时,章太炎为黄侃精心准备了一副对联:
“韦编三绝今知命;
黄娟初裁好著书。”
这副对联里有“绝、命、黄”三个字。黄侃对谶纬之学却颇为相信,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在过完生日没多久,黄侃与友人登高赏菊,因饮酒过量又吃了过多的螃蟹,导致胃血管破裂,吐血而亡。所以很多人就认为,章太炎的对联竟一语成谶!黄侃的书法,见证了篆书和文字学之间的关系,黄的老师章太炎也是篆书高手。黄侃篆书(图5)主要取法《天发神谶碑》,将原碑的雄强狰狞变得温文尔雅,金石气转化为书卷气。这无疑与刻石转化为墨迹相关,更主要是个人的文化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
黄 侃 横幅 纵37厘米,横130厘米,现藏湖北省博物馆。(图5)
读马叙伦手札(图6),书卷气扑面。自幼好书,开蒙之际,便习八法。早年得力于欧楷。强调作书腕肘并悬、指臂齐运,擅楷、行兼篆等多体。用笔于秀丽中含劲健之姿,结字跌宕多姿,气息清远简穆、风神俊朗。马氏无疑学过王羲之、米芾而能自化变法,以圆代折,笔势圆融流畅,时有夸张之笔,连断自然,时见妙笔。这恰巧是一件答复友人邀请书写作品的信札,可以看出书家日常的应酬与交际。
马叙伦 《致小藩》信札
关于马叙伦先生,世人多知其为革命家、哲学家、教育家,兼擅古文、诗词、书法,殊不知他还是一个美食家。上世纪北京餐馆食谱中有三种以当时名人命名的肴馔:赵先生肉、张先生豆腐、马先生汤。其中汤即为马叙伦先生所创,“三白汤”是也,即白菜、笋、豆腐,皆为白色之物,故名。早年出版的两本随笔集《石屋余渖》、《续渖》中,多有谈及美食。(图6)
作为经学大师,刘师培在继承《左氏》家学的同时,善于把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成果,吸收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来,开拓了传统文化研究的新境界,成果很多。一时与章太炎齐名,并称“二叔”(章太炎字枚叔,刘师培字申叔)。这样一位横跨政、学两界的声名显赫之人,其生命里程的最后三年(1917-1919)是在北京大学度过的。从刘师培的扇面(图7)来看,仿佛是硬笔书写,而且写得小心翼翼,比较生硬。整体看,学过魏碑,但志不在书法。作为旧时文人,笔墨文章不分家,书卷气还是很浓郁的。落款中没有具体年月份,刘命不长,活了36岁,总体而言,比较稚嫩。虽说是诗稿,乃誊抄而成,并非最原始的面目,算是精心之作。前人不管水平高下,没有败笔、病笔是必须的,而且一定有敬畏、庄重的心态。
刘师培 扇面
据资料介绍,刘师培确实有水平,虽然当时还是中年,却像个老教授,上课既不带书,也不带卡片,随便谈起来,头头是道。援引资料,随口背诵(图7)
这些在近代史中声名远播的文化人,创造了北大书法的多元风貌和永久辉煌。
获百零六岁作家 马识途封笔告示感作 沈 鹏
士人之笔苟言封?雨电雷霆叩上穹。
欲罢未休心暂歇, 自强不息意无穷。
《夜谈》老马龙门阵, 故事新编闾巷中。
宁教封存真语塞, 管城在握失天聪。
(注) 马识途(1915-),作家、诗人、书法家。2020年7月5日宣布封笔。《夜谈续记》为马老封笔之作。2020年7月24日
(原标题:学林笔趣)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