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娱乐

除了从沙窝房到高楼高,《山海情》更是一部农民城镇化心灵变迁史

2021-02-05 14:13 编辑:u016 来源:北京日报

1月25日,由孔笙、孔墨龙共同执导的电视剧《山海情》收官。比起当前动辄四五十集起步的国产电视剧,只有23集的《山海情》略显“单薄”,但却在《大江大河2》《江山如此多娇》等同类题材扎堆的情况下脱颖而出,收视和口碑居高不下,热度不减孔笙早年红极一时的代表作《父母爱情》。

《山海情》剧照

《山海情》再现了上世纪90年代以涌泉村为代表的宁夏西海固人民搬迁至银川近郊永宁县境内,建立经济开发区的移民史,勾勒还原了闽宁镇从无到有的过程。早在2018年12月,同样以此为题材的电影《闽宁镇》在全国公映,从剧本创作、演员阵容、市场反响上,都无一能与此时的《山海情》相提并论。短短三年内,同题材作品,一个成为话题爆款,一个辨识度模糊,这无疑再度说明主旋律作品有困境,但也一定有出路。

电视剧《山海情》可以说是应运而生,是中国诸多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是基层扶贫干部和援宁下乡人才舍身忘我、甘于奉献的明证。但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看,将以西海固第一代移民代表“涌泉村村民”为故事主人公的《山海情》,界定为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似乎更为确切。《山海情》,不光是中国农民顽强拼搏、摘掉“穷帽子”的艰辛苦难史,更是中国农民城镇化的心灵变迁史,而这也正是《山》剧最打动人的地方之一。电视剧首先是人剧,如果脱离了人本,只记叙历史巨变,只关注从沙窝房到高楼高,何谈与观众共情。

在轰轰烈烈的城镇化进程中,“守土”与“离乡”是中国农民永远无法平衡的心灵之两极。中国农民亲土地,重土地,因为土地负载万物,生养万物,是人类生活的根源,是落叶归根,也是心灵皈依。离乡是谋财富、求发展,为了下一代有个好营生的唯一出路。在《山》剧中,创作者看到了这两极,也饱含深情地创作了这两极共振,感人至深。所以涌泉村的移民之路并不是一蹴而就,不是政策一来,大家都振臂高呼,是在有人当逃兵、众人犯嘀咕、老一辈族长以死相逼不离家的波折中一点点趟出来、磨出来的。正是因为这些弯路和波折,才让人可信,才让故事变好看。村里最后一位同意搬家的老太爷说:“这人都是两头根,跟着先人能扎下根,要跟着后人也一样能扎下根。”无疑不是守土和离乡的两极。

摈除了多数农村题材电视剧极易陷入的“家长里短”“长老统治”“礼治秩序”等与主题无关、旁枝末节的冗长叙事,《山》剧的故事牢牢围绕“涌泉村移民”展开,严守时间线,讲好了几个完整的大事件。在角色塑造上,让人信、让人怜。就连面对剧中命途最为多舛的女主人公“李水花”,也都非常注意和节制,完全避开了刻意煽情和过度渲染,给弱小以尊严,给人格以力量,不博人同情,也不蓄力强调女强男弱,堪称电视荧屏对女性角色塑造的典范。

土生土长在涌泉村的水花聪明能干,因为贫穷早年辍学,与青梅竹马的有为青年得福错失姻缘,为一头驴、两口水窖、若干不值钱的彩礼被嫁邻村,婚后育有一女,男人意外受伤瘫痪。家里塌天了的水花靠两条腿、一架车,七天七夜拉着男人和孩子徒步几百公里到了移民安置点。得福在安置点村口远远望见这瘦弱身影,迎上前去,水花望着得福只是一笑——被风刮日晒得满是伤痕、与年龄极不相符的面颊上的一笑。西海固人的苦,一个西北农村女子难上加难的人生的苦,都在那一笑里了,镜头在此处定格,剧情在此处落幕。《山》剧中有很多这样干干净净的定格和落幕——老村支书的背影,移民途中遇沙尘暴返乡的移民背影,苍茫的沙原上的人艰难爬坡的剪影……所有的无声胜有声汇聚在一起,就是情。

但全剧也有乏力和遗憾之处。比如承载点睛之笔的全剧结尾,试图以得福得宝兄弟及童年伙伴的孩子们重返昔日涌泉村旧址而展现今昔对比的初衷和意图是好的,但落地动因则是因为孩子们平日缺少父母陪伴、不堪作业兴趣班之重的一次集体“出逃”,加之小演员们一如背书式的机械表演,让本来要大写意的结尾收官大打折扣,殊为可惜。

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上的数据显示:在历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1996年关于人口构成的相关报告内容里,首次出现了我国农村人口占比(70.6%)。根据2020年初发布的2019年最新统计数据,农村人口仍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39%左右。尽管我国人口城镇化的步伐加剧,进城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城镇人口数量大幅提升,但在上面这些数字背后,一如费孝通《乡土中国》一书中所提到的:“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种中国社会底色依旧难掩。

1989年,大连电视台制作的14集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播出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该剧巧妙地将中国农村社会的大变革融入道德情感中来,奠定了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的良好发端。过去三十多年间,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经历了新世纪以来的发展高潮,也经历了以“乡村爱情系列”为代表的“为都市人审丑猎奇创作”“小品化倾向”的遗憾和低谷,近几年相较古装剧和都市题材,一直表现低迷,缺席发声。在此情况下,《山》剧的到来,不光为长期处于困境中的主旋律作品提供了一次成功范例,也在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原标题:你是这样的《山海情》)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大禹

流程编辑 :L02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