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社会

七一期间养老院里的老人佩戴上纪念章,没想到他们都是英雄!

2021-07-12 17:37 编辑:TF060 来源:北京晚报

今年“七一”,全市共有18.6万余名党员佩戴上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每一枚纪念章背后,都是一位有故事的老人。

这些老党员有不少目前生活在养老院里。他们有的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有的参加过第一个五年计划……说起当年的往事,老人们都格外激动,仿佛年轻时的一幕幕就在眼前。

养老院“重逢”入党介绍人

1954年入党的宋允蘅今年已经86岁了,目前正在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颐养天年。前几天,为了庆祝建党百年,养老院举办了红色主题文艺汇演,包括宋允蘅老人在内的老党员们收获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令人惊喜的是,宋允蘅的入党介绍人宴淑陶竟然也出现在了现场,两位老人在彼此的见证下同时戴上纪念章。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两位老人已经65年没见过面,这次竟然在养老院重逢了。

左:90岁的宴淑陶;右:86岁的宋允蘅

宋允蘅1935年出生在北京,父亲是一名教员,用微薄的工资养活一大家子人。解放前,老百姓不仅生活艰苦,还经常受到欺压凌辱,她就曾经亲眼看见表哥被日本人打得头破血流。

新中国的成立让宋允蘅知道,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49年12月,宋允蘅考入了北京电力学校,认识了刚入职不久的年轻教师宴淑陶。“当时宴老师20出头,梳着大辫子,跟我们就像同龄人一样。”宋允蘅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宴老师的模样。

在学校里,宋允蘅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热心学生事务,当过宣传委员、群众文化委员,是学生当中的积极分子。1953年,18岁的宋允蘅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而她的入党介绍人就是宴淑陶老师。

1954年,宋允蘅从学校毕业,当时正值新中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上下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加快推进各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宋允蘅响应国家建设需要,离开北京去东北从事电力事业。她一直以党员身份以身作则,也深深牢记着自己的入党介绍人宴淑陶老师。

1986年,宋允蘅跟随老伴儿调回北京,从电力系统退休。2019年入住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

而宴淑陶老师,一直在学校长期从事党务工作直到退休,也和老伴儿一起住进了燕达。这次重逢,在宋允蘅眼前,尽管相隔65年未见,当年的青春与朝气已不复存在,但一看眉眼间的笑容,宋允蘅就认出了,这仍是她心目中宴老师的模样。

今年正值建党百年,两位老人同时收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对他们彼此间的意义更加重大。现如今,虽然住在养老院,两位老人仍然积极参加养老院党委组织的党课,始终牢记他们的党员身份,不忘他们入党时的初心。

参加抗美援朝的女机要员

“七一”前夕,乐成中心举行的一场建党百年主题展览,深深吸引了附近的居民。展览展出的100枚各个时期的奖章、纪念章,全部来自住在养老社区、养老机构的老人。

在前来参观的人群中,家住恭和家园养老社区的程言翠老人显得尤为特殊。老人今年86岁,坐在轮椅上,胸前戴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展柜中,还陈列着她心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程言翠老人

“我17岁参军,18岁入朝,是一名机要员。”说起抗美援朝的这段经历,本来身体不太好的程言翠老人一下子变得滔滔不绝。让人想不到,这是一位曾经得过脑梗和心梗的老人。

程言翠是江苏南京人,参军后,她坐着火车一路北上,成为东北机要学校的一名学员。学习期间,抗美援朝开始,大家纷纷写下入朝申请书,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经过层层筛选,200多名学员中仅有7名被批准上战场,其中4名是女兵,程言翠就是其中之一。

在朝鲜,程言翠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司令部与前线之间的密码通信。为了苦练本领,她每天早上4点钟就爬起来背代码。普通机要员一小时只能译二三百个字,而她一小时能译七八百字。上甘岭战役中,她接触最多的就是各种数字。通过这些数字,可以分析出战斗情况,阵地是否还在我军手中。

在翻译密码电报的过程中,程言翠可以感受到战斗的激烈。在上甘岭战役中,敌人在我方阵地狂轰滥炸,竟把山头削低了两米。还有志愿军烈士邱少云,为了不暴露大部队的行动,竟然在烈火中一动不动,壮烈牺牲。

当时,志愿军战士通过信件和国内的家人联系。但是,信件在运输途中,经常会遭到敌机的轰炸。程言翠的一封家书就留下了被火烧过的痕迹。她的母亲收到这封信急得天天坐在门口等邮递员送信。直到几个月后,母亲又收到她的来信,这才放下心来。

1954年,程言翠回国,并于1957年入党。今年“七一”前夕,60多年党龄的她获得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7月1日当天,老人一大早就守在电视机前,观看了庆祝大会直播。看到激动处,老人落了眼泪。“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年轻一代要把老一辈的精神继续发扬下去。”

“意外”发现的战斗英雄

在双井恭和苑,齐育昭老人堪称是一位“宝藏”老人。他获得的奖章、纪念章多达14枚。如果全戴上,衣服上恐怕都挂不下。

“你看我像不像90多岁的?”老人笑眯眯地问道。齐育昭老人一头白发梳得整整齐齐,虽然微微有些驼背,但依旧掩不住身上的军人气质。

齐育昭老人在展示自己的纪念章

1947年7月,齐育昭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这是“四野”的前身。1948年3月,齐育昭由连长、指导员介绍入党。老人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战役,从东北打到广东,又从广东去了朝鲜,14枚奖章、纪念章,勾勒出了这位老英雄的一生。

在攻克锦州的南山之战中,我军在攻打一个高地时遇到敌军顽强抵抗,冲锋了4次都没攻下来。当时,全连180人只剩下了41人,连长也光荣牺牲。在后方协助抢救伤员的齐育昭这时站了出来,他和一位曾经参加过长征的干部率队发起冲锋,最终在第5次冲锋时攻下了高地。

在这场战斗中,齐育昭冒着枪林弹雨背下了3名伤员到安全地带,他也因此荣立了二等功。齐育昭当时是部队中的文化教员,本来不属于战斗序列。但为了胜利,他也冲在了前面。

在平津战役攻打天津的战斗中,一枚炮弹突然在部队中间爆炸,齐育昭右腿负伤。所幸,医生及时将弹片取出。此后,齐育昭随部队参加了解放华中南战役,一直打到了广东。

老人胸前,有一枚奖章有些特殊,这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三等功奖章。1952年,齐育昭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他担任46军137师410团的保卫股长,并侦破了一起丢枪案件。

当时,前线某连一名司务长丢了手枪,上级命令齐育昭前去调查。破获案件的过程并不曲折,但前往破案的路上却是惊心动魄。从团部到前线,要穿过敌人的三道火力封锁线。前来接应的通讯员没有经验,敌人的炮声一响,便不知所措了。“听我的口令”,在齐育昭的指挥下,两个人安全地穿过封锁线。到了连里,齐育昭很快破案,找回了丢失的枪支,他也因此立了三等功。

回到国内,老人却十分低调,从来不主动和别人提起自己获得的这些荣誉。离休后,老人来到北京生活,在恭和苑住了7年。直到最近,工作人员才“意外”发现老人的故事。

恭和苑社工部副主任金丽娟说,当工作人员来到老人的房间,看到老人获得的十几枚奖章时,震惊得说不出话来。“没想到我们每天服务的老人竟然是一位战斗英雄!”

抚摸着胸前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老人百感交集。当年,他从家乡玉田县边家铺村走上解放战场,村里10个小伙伴一起参军,只有他一个人看到了革命的胜利。“我们今天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付出的牺牲也很大。我们永远不能忘了他们。”

(原标题:养老院里的老人和他们的纪念章没想到,他们都是英雄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王琪鹏 叶晓彦

流程编辑:TF06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