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封面

亲测!斑马线加红绿灯效果更好

2021-08-13 15:33 编辑:TF017 来源:北京晚报

8月11日早晨6点44分,一辆在东花市大街路口南侧通过的小客车,成为北京市首个被非现场执法系统记录不礼让斑马线的违法车辆。记者兵分两路,分别以司机和行人的身份,进行了体验调查。

在花市西大街遇到行人闯红灯逼停机动车的情况。


通州九棵树东路与梨园北街十字路口车辆让人。

驾车

真有用 右转红绿灯 便利又高效

“北京的路上,行人这么多,早晚高峰,如果一直礼让,就别想走了。”在最近一段时间,这种声音经常出现在礼让斑马线的新闻评论中。记者实测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早晨8点27分,记者遇到的第一个堵点——紫芳路和方庄路的交叉路口。这是一个较早施划礼让行人斑马线的路口。记者自东向北右转,这里没有专用的右转红绿灯。在记者斑马线礼让行人时,大部分后续排队的司机,能保持等待。时间稍长后,有一辆车不耐烦地从右后方加速超了过去。在这个交叉路口,相同的右转路线,记者特意在早高峰走了两次,晚高峰走了一次,用时最长的一次为4分钟,最快时仅1分钟通过。

早晨8点44分,西花市大街一处斑马线,控制机动车通行的是绿灯,但是因为不间断地有行人闯斑马线红灯通行,所以前车和记者车辆一直耐心等待行人通行完毕。

早晨8点50分,在西花市大街右转通往崇文门外大街的路口,记者等待了约3分钟。这个十字路口流量很大,右转车辆需要礼让横纵两条斑马线才可通行。

整个路上调查过程中,通行最顺畅的路口在东三环双井桥下。双井桥四个角都设置了机动车右转红绿灯。机动车右转绿灯亮时,斑马线上控制行人的是红灯。记者早晚高峰测试了多次,机动车右转几乎都在1分钟左右完成。

机动车右转红绿灯的作用,在这次路上调查中,体会尤其强烈。它既能给礼让行人创造便利条件,也能提升通行效率。

真头疼 斑马线无灯 车辆挪着过

而最让记者头疼的,是那些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

东二环东四十条桥西北角,机动车盘桥驶入平安大街时,会遇到一条斑马线。这条斑马线南北横穿大街,长度大约有50米,但据记者观察,这条斑马线没有行人红绿灯。在这个车流量极大的盘桥路口,礼让行人是一个技术活。

同样因为缺乏红绿灯而造成的苦恼,还发生在东三环的国贸桥附近。上午10点11分,记者行驶在建外SOHO北侧的景恒街,自西向南右转进入东三环中路辅路。这是一个非常繁忙的路口,车多、人多、外卖快递小哥也多。但是路口的斑马线,没有红绿灯控制。这条斑马线上,行人、非机动车不断穿行,等在斑马线前的机动车,时间一长,便有着急先挪窝的。

在东四北大街,缺乏红绿灯的斑马线有好几处。上午10点40分,记者驾车经过时,小心翼翼礼让行人。但行人似乎也不放心,过斑马线时走走停停。有些心急的机动车,一个加速就从行人身边扭过。

步行

硬件齐 闯红灯警示 规矩且安全

“斑马线是生命线。车让人,咱行人也要守规矩,互相体谅。姑娘,你往后站点儿。”通州九棵树东路与梨园北街十字路口,记者作为行人体验时,看到交通文明劝导员老张正在工作。听到老张的“招呼”后,一名站在主路辅路交界处的女士,连说“不好意思”,并退回了他身旁。

此前,路口西北角安装了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警示设备,对违法闯灯行人“现场直播”。虽然采访时,设备并未开启,但现场的劝导和道路设计,明显优化过。该路口四个角,共有8名劝导员。十字路口中央,一名交警也在维持着秩序。

刚刚被“劝返”的女士,表示自己由于分心没注意到变灯,不是故意闯灯。她认为,现场有劝导员、有专门的机动车待转区和非机动车道,对提高通行效率,保障大家安全都有好处。“标线一改造,有了劝导员和抓拍设备,车让人、人让车,秩序好多了。”

朝阳区金桐东路与景华北街向南约30米的一处过街路口,硬件设备的改造提升,也让人车通行互不干扰,秩序更和谐。记者在现场观察10分钟,发现没有一例行人闯红灯的违法现象。原因在于,该路口东西两侧,各安装了随人行信号灯变色的智能警示桩,地面还设立出“等待区”。同时,该路口的车辆停止线与行人斑马线的距离,相比其他一些地方,显得更长。而这段“多出来”的距离,也改造为了红色路面的非机动车道。虽然每次行人过街的通行时间只有28秒,但即使路人走到一半,道路中央也有宽约3米的“安全区域”可供躲避。

设施缺 没有过街灯 通行靠胆量

管庄地铁站附近的杨闸环岛四个过街方向,秩序就显得差了许多。记者在现场看到,早高峰时间段,车辆比过街行人的“通行权”明显更大,很少有车辆主动礼让。不一会儿,路口和道路中央的安全区域就堆积了不少等待过路的人。

“没有红绿灯啊,每次过路,都要等很久。不管是进环岛的,还是出环岛的,好多车都不减速。”看到“嗖嗖”的车辆,等待过路的刘大爷倒出苦水。他说,环岛每个过街方向,都只有斑马线,没有其他硬件设施,导致车辆都挺“放肆”。“这个环岛比较特殊,四个方向中,有三个方向在200米外,设有红绿灯路口。很多车进环岛前,刚从上一个路口等灯放行,肯定得憋着劲儿开啊。”在刘大爷看来,要想过街,不少时候要等环岛外200米路口的信号灯“脸色”——那边的路口不让通行了,这边就几乎没车,可以过街了。

“老问题了。有人建议修过街天桥,但是这个有点儿远了。最好是安装一个行人过街信号灯,或者汽车减速让行的指示牌。”家住附近小区的钱女士说,行人过街最危险的情况是,几个车道上的车并不统一减速——有的车会文明让一下,但另一车道的车却开得很快,“行人走一半站那儿了。太危险!”钱女士表示,如果能够安装相关硬件,自己当然更愿意遵守规则,现状却是很多时候,司机和行人要“打心理战”,看看谁过路口的胆儿更大。

前期硬件帮忙 后期相互体谅

清华同衡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所副所长万勇山告诉记者,礼让斑马线出现磨合期是很正常的现象,“西安一开始也是,人让车、车让人,有些犹犹豫豫。但是很快就好了,现在西安的秩序非常理想。”

在磨合期,硬件设施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机动车右转红绿灯、约束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高清摄像头、交叉路口的隔离设备等。

“简单说,就是车与人,要么时间分离,要么空间分离。”时间分离,就是利用信号灯,这是较为理想的低成本管理方式,让该车行的时候车行,该人走的时候人走。空间分离,就是建设上跨或者下穿通道,让车和人在空间上分开通行。此外,还可以依靠更精细的交叉路口设计和志愿者疏导等手段。

但是,这些设置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交叉路口都适用。“比如在行人过街需求极少或右转车辆需求极少,右转红绿灯则必要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有损交叉口的整体通行能力。”

关于礼让行人会降低通行效率的担心,万勇山认为大可不必,“在西安,在江浙很多城市,礼让已经形成了习惯。度过了磨合期,车和人都达成了共识,司机和行人相互体谅。行人过马路,不会三三两两、连续不断地过马路,而是自发形成一拨一拨地过。”

万勇山强调,同样的一个路口、同样的早高峰时段、单位时间内,有序通行会比无序通行的效率显著提升。

(原标题:“不礼让斑马线”拍照首日记者发现 斑马线加装红绿灯效果更好)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孙毅 李松林

流程编辑:u01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