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化

加拿大有“打屁股法” 家长真能打孩子吗?

2016-07-16 12:00 编辑:TF006 来源:作者

老师有权利打孩子吗?这个话题肯定会引起相关人群的热议,众说纷纭。我和丈夫从来不打儿子。儿子两岁多时,有一次伸出小手指去扣插线板的插孔。虽然那个插线板没有用,但我也觉得很危险,便采取从某本育儿书中看到的方法,让孩子伸出扣插孔的那只小手,轻轻地拍了一下,告诫孩子以后不许动插线板这类东西。过来一些日子,和孩子聊天时,孩子指指自己被打的小手、又拍拍胸口说:“妈妈打行这儿,行这儿疼。”那时他还不会说“你我他”,用自己的名字来代替“我”。从那以后,我就断绝了打孩子的念头,不想让他稚嫩的心灵受伤。

作者 辛上邪


 

3_调整大小

网络配图

加拿大社会中,对孩子的教育手段很温和,主要实行赞赏教育,批评的时候也是委婉的低声批评,绝不会粗声大气地呵斥,更绝少动手打孩子。积极赞美、委婉批评其实也是加拿大文化、或者北美文化的一部分。成年人之间亦如此交流。赞赏教育,就是本着正向积极的态度、传达正能量。无论孩子表现如何,只要认真、尽力了,家长和老师第一句一定是赞扬、肯定。即使表现确实拆强人意,大家也会找到肯定的角度。比如孩子们足球比赛,射门进了,周围人群一片欢呼,对方的家长也会给予掌声。如果没进球,家长、教练会大声喊“试得好!(nice try)”。

而在孩子们行为举止不当时,家长、老师一般低声告诫孩子,或者用鼓励的话引导孩子。某次在家具城,我看到一个孩子钻在柜子里不出来,家长过去压低声音说:“请你出来,我们该走了,谢谢你的配合”,说完家长离开。家长在警示孩子时,语气郑重、使用“请”、“谢谢”这样的礼貌用语,让孩子感到气氛不同、引起孩子的重视。

批评孩子时,一般都是“三明治法”——夸奖优良表现,中间提出不足,再以夸奖、鼓励结束,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不足、但又不丧失自信。当孩子错误比较严重时,有的家长或老师会实行“出局(time out)”。和国内把孩子关在壁橱、储藏室、卫生间这类“小黑屋”不同,北美是让孩子回自己的卧室、一定时间内不许出去玩儿、或者短暂地离开教室,以示惩罚。

加拿大有专门的法律规定什么情况可体罚,家长不能违反。这条专门法律俗称“打屁股法”,允许家长适度体罚孩子。对于何为“适度”,又有修正法案补充。相关人士给予的权威解释是:“家长或具有监护人身份的成年人(不包括老师),在未发怒的情况下,以教育为目的,徒手,对2岁到12岁之间健全的孩子,对头部以下的部位,采取不造成侮辱、不造成伤害、能达到教育目的的武力行为”可以豁免被追究刑事责任。

但被打的孩子年龄不符合2-12岁之间、打残疾儿童、打孩子头部、家长处于愤怒状态下、使用了物品打孩子、所采用的武力不是轻微的,邻居、老师甚至路人都可能报警,严重时会剥夺家长的监护权。有个朋友的孩子玩耍的时候从床下摔下来,脸上摔出了淤青。第二天去幼儿园时,老师仔细盘问了家长缘由,白天又多次“冷不丁”地问孩子,以确保孩子没有挨打。

至于老师,是绝对没有权利打学生的。“对于老师,其所采取的‘肢体侵犯’只能发生在需要将孩子‘移出某个活动和场合的时候’,而且不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前一段网上流行的国内某青年女老师因为没有收到学生的生日贺礼而暴打学生的视频,如果在北美,这位师德沦丧的女老师一定是会被绳之以法的。

有的家长、老师可能认为,自己的脾气暴躁、难以克制,孩子又太淘气,非得打了才有效。是这样吗?指导孩子的行为,还可以通过说理教育的方式。成年人克制自己的脾气,也是自我完善。人活到老学到老,家长、老师可以在教育孩子中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再说,人无完人,我们自己都有各种缺点,又怎么能苛求孩子白玉无瑕呢?而且,更多时候,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打骂还是缘于对他们成绩的不满意。但如果我们去“无功利”地爱孩子,明确爱就是爱,而非基于成绩、表现,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来教育孩子,我们的心态就能放平、能更好地明确如何教育孩子。如果我们爱的是孩子本身,希望孩子们能快乐地成长,获得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性格、完善的心理等等,而非两眼只盯着孩子一时的表现,打孩子的手又怎么舍得落下?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