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封面

房山区大石窝镇拒马河畔 镇江营催生璀璨燕都文明

2016-08-02 12:00 编辑:TF008 来源:网络

唐尧、虞舜、禹疏九河,启开夏朝。镇江营遗址上一座座饱经沧桑的灰坑,埋藏下一件件先民用过鬲、罐、盆、斝、甑、碗,洗却尘封,诉说着这段如歌的岁月。

作者 杨亦武


 

vvvvvvvvvvvvvvvvvv_调整大小

镇江营遗址

南北古文明交融之地

考古学家研究镇江营早期文化遗物风格,惊奇地发现拒马河孕育的这种古老文化,竟然是后岗一期文化的直系祖先,而后者继踵于镇江营早期文化之后在镇江营出现,只因先于1931年发现的河南安乐北郊的后岗村,故遵考古惯例,以后岗一期命名。溯源于镇江营的后岗一期文化,绵延于豫北和冀南地区,东至山东半岛,西越太行山达晋中及长冶盆地,南逾黄河,北达河套、桑干河即永定河沿线。文明所播,如火燎然。

此后的文明,是一种以雪山为命名的文化,早于1958年发现的京北昌平南口的雪山村,这时的镇江营先民,大多使用一种夹云母红褐陶。这一时期的文化遗物,与中原仰韶文化,东北的红山文化有相似之处。人们在辽西地区的小河沿文化找到答案,这种红山文化因素,由辽河以西的内蒙古昭乌达盟境内,南下经冀北抵达燕山南麓、太行山东麓,至北京、冀中,与自黄河流域北上的仰韶文化交汇融合。

处于太行山东麓交通走廊的镇江营,以其开放和包容的胸怀,兼容并蓄,再次占文明先机,与昌平的雪山,一南一北,点亮六千年古北京文明之光,与冀中、冀北相互辉映。

这一时期,历史上正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期,代表辽河流域的黄帝部落与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相会于河北涿鹿的桑干河谷,形成炎黄联盟,大战涿鹿之野,击败蚩尤,合符釜山,开祥启瑞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此时的镇江营辉映着炎黄文明的光彩。

唐尧、虞舜、禹疏九河,启开夏朝。镇江营遗址上一座座饱经沧桑的灰坑,埋藏下一件件先民用过鬲、罐、盆、斝、甑、碗,洗却尘封,诉说着这段如歌的岁月。

vvvvvvv_调整大小

新石器时期夹云母壶

商晚期走向辉煌

夏商鼎革,镇江营文化呈现出强劲的势头,考古学家依据先后次序,发现三种类型文化,这三种文化虽然各具特征,但一脉相承。

其早期文化南至拒马河南岸、北至长城一线、东至滦河,已发现的文化遗址有:河北大厂大坨头、怀来官庄、涞水渐村、唐山大城山、唐山古冶、滦南东庄店、滦南县东八户、后迁义、卢龙东阚各庄、三河东达屯、涿州松林店;天津蓟县张家园、围坊、宝坻牛道口;北京房山刘李店、西营、平谷刘家河、昌平雪山;香河庆功台等,涵盖京津冀地区。有关学者称这一时期的文化为夏家店层文化大坨头类型。

镇江营文化继承了此前的文化,同时融入了一些新的文化因素。以陶器为例,小口鬲和瓮,为本地特有。高领堆纹鬲,为北方长城一线的文化特征。假腹豆,则为商文化特征。与这时期遗存面貌接近的文化遗存,在京津冀地区均有发现,这也鲜明反映了商代,镇江营的文化生态。

进入商代晚期,镇江营文明迎来了空前的辉煌。剥开厚厚的尘封,一个繁荣的古聚落展现在我们眼前:村子散布着大大小小的房子,房子均为圆开,半地穴式,大房子直径三米,为公共场所,屋内浅穴,地面用黄土铺垫,有两个椭圆形主灶,房子里摆放着筒腹鬲、鼓腹鬲、袋足鬲、甗、盆、甑、罐、簋等家什。南墙有斜坡通道,通向门外。大房山周围有众多小房子,较大的直径两米半,较小的直径一米半,地面铺垫干草、树皮。较大的房子可住两人,较小的房子可住一人。大房子为家族聚会议事场所,小房子为家族成员单独住所。白天家族的人聚集在一起就餐议事,夜晚各自回到自己的住处。晚商时期的镇江营已是人口繁衍,村烟如织。

这一时期的文化,以镇江营特色文化——北方文化为主导,辅以商文化,同类型的文化遗址河北保定的炭山、唐山的古冶,天津的张家园均有发现。这一时期的文化,称为张家园上层文化,需要指出的是,镇江营文化与张家园文化并无从属关系,只是张家园遗址发掘在先。

张园家文化在燕山南北分布,由于地域不同,以永定河为界分为南北两个类型,南区以镇江营遗址为代表,北区以张家园遗址为代表。镇江营文化发展到晚商,一向是以土本文化为主导,从早到晚,有自身完整的发展序列,是一种地方特色相当深厚的文化。本文涉及的张家园上层文化,均属南区,因而不妨抛开考古学的文化定义,在涉及两周燕文化时,谈到镇江营晚商土著文化,不再用“张园家上层文化”,均直称镇江营文化。

为燕文化奠基

晚商时期,在镇江营文化繁荣的同时,在其东北35公里,成长起一个繁荣的城市:燕。燕的繁荣,无疑是镇江营文化哺育的产物,可以这样说,没有镇江营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到晚商时期上万年的文化积淀,没有其厚积薄发的灿烂文明,就没有商末的繁荣燕城。

周武王十一年(前1046年)灭商,封重臣召公奭于燕,召公以燕城为都,立国封疆,创立燕国。周文化以繁荣的土著文化为基础,强势植入周文化,形成了灿烂的西周燕文化和东周燕文化,从而肇兴了三千年北京文明之基。

从新石器时代至晚商,古老的北京文明聚焦在镇江营。拒马河畔的镇江营人文繁华,执古北京之牛耳,因而成为琉璃河畔灿烂的燕都文明之前奏。

可以肯定地说,是镇江营催生了璀璨的燕都文明。如今,当我们立在气势恢弘的北京紫禁城,在文明的源头看到的,是拒马河古陋的茅居。古老的大古窝镇与北京文明同源。

尽管西周早燕文化,对以镇江营为代表的土著文化强烈排斥,但镇江营文化仍坚毅存在于西周燕都。1995年,发掘琉璃河燕都遗址时,在城内文化堆积中,发现一种夹砂褐陶腹鬲所代表的文化遗存,与墓地中不同文化因素共存,这种遗存属于晚商镇江营文化因素。

琉璃河遗址上的燕国墓葬北区有三个中型墓,为西周早期墓葬,其中鬲的形制非常特殊,折沿的沿面略凹、折肩、分裆,三个鸟喙状足,裆面布满缠绳式的按痕。这种鬲即为晚商镇江营文化的一种因素。

p_调整大小

商周时期折肩鬲

西周燕国时期,镇江营在燕都西南,与古燕都异彩纷呈。遗址发现一块西周时期的卜骨,为牛右胛骨,经过加工,骨臼朝下,上有钻凿,残长13.1厘米,宽9.5厘米。正面左下,刻有筮数两组:六六六六七七,七六八六五八。卜骨在商代屡见不鲜,而周代极为罕见,在北京地区,更是少之又少。这块卜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人的巫祝文化和生活习俗。

周人自封燕以来的强势占领,并未根本改变镇江营的文化趋势,自晚商来以来的土著文化,持续发展,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西周中期。

西周燕国时期,镇江营人口稠密,村庄兴旺。房山一改原始的圆形为方形,平地建筑,用草拌泥垒墙,夯打柱础,铺好黄砂居住,灶壁上挖出烟道,通向户外。有的房子做出内外间,将日常陶器摆放在灶址周围。镇江营遗址上,曾发现一件西周中期的印模,表面是一个土著燕人的头像,此人大有髡髪,梳双髻,两平颊饰有纹面。这样打扮在西周中期是一种流行的时尚。这种世风与周人推行的礼乐文化形成鲜明的对照,成为西周燕文化别开生面的异帜,主导了西周燕文化代的多元因素。

东周时期,随着周王朝式微,周文化已是强弩之末,镇江营参与的土著文化卷土重来,成为燕文化的主流,覆盖燕国境内的京津冀地区。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