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马克吐温:当真理还在穿鞋时,谎言已走便半个世界

2016-12-02 11:15 编辑:TF008 来源:网络

似乎从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说谎是件不好的事情。然而,生活中又处处充斥着谎言,违心的恭维,随口的许诺,刻意的隐瞒……人们从何时开始说谎?谎言背后隐藏了什么?是否可以因动机善恶对谎言区别对待?如何摆脱谎言的束缚发现真相?没有谎言,我们能否开心生活?

作者 陈翔


%e4%b8%80%e4%b8%aa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马克吐温说: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走便了半个世界。

法国心理学家、作家玛丽·丽丝·拉邦特(Marie Lise Labonté)在她的书《从谎言到真实》中,借助心理治疗实例,从心理学和哲学角度剖析了谎言的产生,它的积极和消极意义等,为我们与谎言和谐相处,善待他人提供了别样的启示。

真实的另一面

真实和谎言往往如镜子的两面,看上去十分相似,实际却完全相反。不幸的是,“真实”本身就是一个很难用绝对方式去定义的概念,这连带着使“谎言”也变得难以定义。

因此不妨以一种辨析的方式,来寻求谎言的本质。谎言经常容易和谣言,或者虚假言论相混淆。事实上,它们并不相同。谣言的传播者不知道事实的真相,而谎言的传递者则是知道真相却故意隐瞒或歪曲事实,以让人相信另一种“事实”。谎言也不等同于虚假言论,人们可以在不说谎的情况下阐述虚假言论而不自知。所以,谎言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主动造错的行为,说谎的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享受着对事实操纵的快感。

美国新泽西州医学博士刘易斯曾做过一项关于谎言的调查,结果显示:每人每天平均最少讲25次谎话,难怪马克吐温说: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走便了半个世界。

然而,谎言并不仅是指代一种虚假陈述,还要考虑它的目的、意图,以判别是否可以被接受。社会心理学将撒谎理解为隐瞒思想的行为,它背后隐藏的原因大概可以归为三类:第一类就是俗话说的“打肿脸充胖子”,用谎言去维护或提升自身形象以获得某种好处;第二类是出于自我保护,避免与他人冲突,或者当自己在某种情境下有嫌疑的时候,为自己的不在场编一个谎言;最后则是避免对他们造成伤害,比如隐瞒朋友命不久矣的事实,或者刻意讨别人欢心,夸赞女性瘦了、衣服好看,夸赞老板英明等等。

孩童的谎言

说谎者存在两种类型,“消极”说谎者会因说出谎言而产生自责和负罪感,而“积极”说谎者则把说谎看成是“技术活儿”,运用各种谎言提升自己的说谎技术,获得自己的所求。但虽然如此,说谎的本领却似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当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已经学会了说谎。

事实上,从某种角度看,说谎也是孩童学习生活的一部分,细细想来,孩童的谎言原因都相对单纯,我们可以从孩子的谎言中找寻其背后传递的信息,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

为了逃避惩罚,孩子们可能会撒谎。孩子在成长中难免要犯大大小小的错误,承认一个错误,批评或者惩罚就成了事实,而撒一个谎,却有不被批评的可能性。这也就是为什么《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里,小时候的白皇后否认了是自己将果酱饼掉到沙发底下的,除了可以避免惩罚,她还想传递的或许是:我并不是故意的。

有时候,孩子会依靠一些谎言来辅助自己的成长。孩子的自我意识在7岁左右慢慢开始出现,而那时他不仅渴望获取来自世界的信息,也希望能够自己去表达。所以他可能会给父母讲述一个并不存在的朋友,或者编造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而这种“谎言创造”,对激发想象力却是至关重要。

而更多时候,孩子说谎则是对父母的一种模仿。从某种角度讲,孩子是在父母的谎言中长大的:看到不想接的电话,让孩子接起并称父母不在;对于不想去的活动,假称自己生病而不前往,答应给孩子买的东西,却永远不去兑现……这些行为都变成了一颗颗小种子,飘进孩子的心里,而儿童时期正是通过模仿建立个性,他不能分辨行为背后的动机,但是行为模式却被牢牢的复制了。所以,不用惊讶孩子会说谎,正是父母把谎言带给了孩子。

谎言的哲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人说谎的原因比孩子就要复杂很多了,甚至把这种主观意识驱使的行为变成了一种习惯。每天相互恭维,天南海北聊一些有的没的的事情,谎言渐渐被变成一种无意识的行为。真实思想被隐藏,而我们也习惯了对周遭无足轻重的谎言置之不理,甚至哲学家本杰明?贡斯当还称谎言是人性的标志之一,因为我们是人类,所以有说谎的权利,而且谎言虽然是一场骗局,但是这样的骗局却可以带来一定的保护作用。

但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却持相反意见,他认为从本源讲,谎言自身就带着罪恶属性。人类的语言本应是一种承诺行为,而谎言却打破了这层意义。相比之下,弗里堡的观点显得很灵活,他认为谎言的存在丰富了语言的形式,说谎的人需要根据受骗对象选择可信的说话方式,细致地遣词造句,以增强话语的可信度。一个好的说谎者一定是语言艺术的大师。

想来有趣,谎言伴着人类思想意识的形成而产生,融成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果生活没有了谎言,也失去了不少乐趣,也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谎言和虚假的存在,拨开层层迷雾找到真理才显得更加有意义吧。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