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内

登上火星不是不可能 2020年我国将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

2016-12-28 15:02 编辑:TF006 来源:北京晚报

2016年12月28日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7日发表《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明确到2020年左右,我国将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并深化论证“火星取样”。火星对地球来说,或许是宇宙中另一个平行的存在,或许是一方正在等待开垦的神秘沃土,或许是另一个开启宇宙之门的钥匙。当我们完成“探月三步走”战略,积累了充分的经验,登上火星也成为可能。目前火星探索的进展如何?“火星取样”又将如何完成?

新华社供图

■未来5至10年将送俩机器人登月

■火星车正在进行初样方案设计

■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2030年首飞

■未来十年预计发射100颗卫星

■北斗2018年将服务“一带一路”

■将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

■2030年左右跻身世界航天强国行列

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

揭开红色星球神秘面纱

根据《白皮书》显示,中国将在未来五年开展火星采样返回、小行星探测、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测等方案深化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适时启动工程实施,研究太阳系起源与演化、地外生命信息探寻等重大科学问题。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表示,未来深空探测工程将实施四次重大任务,一是2020年左右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按照一步实现“绕落巡”开展火星探测;二是实施第二次火星探测任务,进行火星表面采样返回,开展火星构造、物质成分、火星环境等科学分析与研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专家彭涛解释,“我们发现火星地面红颜色居多,可能铁含量比较多,也可能有一些硫化物的含量,到底是什么样的元素?我们这次要看清楚。我们通过这次探测要掌握一些数据,之前国外一些探测已经发现上面有水冰痕迹,这次我们也要掌握一些一手资料。”

“火星车”比月球车大一倍

多两个翅膀没了机械臂

从1960年10月10日苏联发射“火星1960A”探测器至今,人类共组织实施了43次火星探测任务,成功或部分成功22次,另有一次正在飞往火星,技术上已成功实现了越飞、环绕、着陆、巡视等探测。受天体运行规律约束,每26个月才有一次火星探测有利发射时机,从现在到2020年前后仅有3次发射机会,将有4次火星探测任务发射,国际上将迎来火星探测的高峰。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透露,我国火星探测工作已经转入抽样研制阶段。“火星探测今年1月国家批准立项后进展非常顺利,航天研制叫三大阶段,第一阶段到2016年年中圆满实现,方案阶段的研制工作已转入抽样研制,火星车在进行初样方案设计和研制生产阶段,要进行大量的地面科学实验,才能进行产品的正式生产、上天。”

据了解,外形上,火星车分为两部分,下面是具有太阳翼的方形结构,有点像一颗卫星,顶部则是一个包裹着火星车的舱型结构。相比大家熟悉的“玉兔号”月球车,“火星车”块头大了一倍,足足200多公斤,多了两个像翅膀一样的太阳翼,但却没有了机械臂。对此,火星探测工程火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解释,月球车上带机械臂是科学探测需要,但现在火星探测器带的科学载荷,即探测仪器对火星表面的成分探测采用非金属方式,包括激光诱导等,不再需要这种机械臂。

嫦娥六号探测器

月球极区采样返回

孙泽洲指出,“它带了13台套科学载荷,比如有火星全球摇杆用的不同分辨率的相机,有浅层的雷达进行火星浅层结构探测。在火星表面用机械臂工作效率会很低。在月球上我们的操控相对比较方便,在火星上机械臂投放等探测可能效率不是很高。”各国目前都在开展火星方面的探测活动,美国已经宣布以载人火星探测为重点,但要迈向火星离不开月球技术的支持。

吴艳华认为,未来要不要在月球上建立中转站的问题也是路径之一。《白皮书》显示,2017年底,我国将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实现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全面实现月球探测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在2018年前后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首次软着陆,开展原位和巡视探测,以及地月L2点中继通信;此外,嫦娥六号发射时间,要等嫦娥五号和嫦娥四号发射之后确定,在2020年左右发射嫦娥六号等月球探测器,实现月球极区采样返回。(综合央广)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