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化

家趣:读书分享会和书永远交朋友

2017-04-21 16:44 编辑:TF006 来源:北京晚报

上周日,受北京电台“小雨姐姐”邀请,作为嘉宾,我去朝阳公园喷泉广场参加了以“弘扬阅读风尚,筑强文化自强”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会。80多岁,一生爱看书、爱买书、爱存书、爱写书的我,能受邀参加这样的活动,当然既高兴又自豪。约好12点30分在南门相见,我和小朋友鲁燕不到12点就等在了入口处。

作者:何维仁


北京书市在朝阳公园启动  胡铁湘 摄

正是午饭时间,从公园走出各年龄段的购书人群,其中有六七岁的孩子,一手让大人拉着,一手拎着装了拼图、模型、图画书及光盘的塑料袋,那个兴高采烈;还有一对对年轻男女,背着双肩包,里边有棱有角地鼓鼓囊囊一看就没少买书;更有一位身高两米左右的碧眼黄发小伙儿,手里抱着十多本破皮缺页发黄的旧书,像搂着心爱宝贝。

有一个场面让我羡慕也引起我对童年的回忆——一对如我般白发苍苍的老者,各自一手拿着几本硬皮书,另一手互相搀扶,步履蹒跚地一步一步下着台阶。我想象得出,他们这是在珍惜夕阳,充实晚景啊。

读书分享会下午一点准时开始,台下坐着和父母一起来的小学生,也有在奶奶姥姥怀里抱着的学龄儿童,当背景墙上映出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时,音乐伴随小雨的朗读,声情并茂地演示出小女孩儿的悲惨困苦。坐着的孩子用好奇的目光注视着屏幕,陪同的大人在回忆自己的童年……现场,我是唯一的“80后”,作为分享,我谈到了我的过去、我的成长、我的众多喜爱的读物。

我曾经给少儿报刊写过一篇《废纸 伴我长大》——

小时,父亲在邮局工作,那些当天卖不出去的报纸,会被邮局当成废纸处理掉。爸爸拿回家给妈妈生炉子用。我逐渐长大的过程里,每次爸爸下班回家,我总会把他鼓鼓的兜兜里的废报纸拿出来,挑上面的小说连载,一一剪下、铺平,贴在旧杂志本儿上。连载若凑不齐,我就找同院的赵小姨要,因为她在铁路上班,有时能在车厢打扫卫生时拿回一些旧报纸,她看完后给我,我再去裁剪、拼贴。

我的连载小说的第二来源,是对门米大爷的小吃摊儿。米大爷卖花生豆、炒蚕豆、黑瓜子,需要用废报纸糊成三角形的口袋做包装。我有意识地接近米大爷,帮他推车、替他扫地。米大爷以为我馋零食,就从簸好花生豆剩下的小碎豆里抓了一小把给我,我连说:“不,不,我不馋。我是想帮您糊纸袋,顺便看看报纸……”米大爷懂了,以后,他就把糊纸口袋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可以把米大爷旧报纸中的小说连载留下,再用爸爸带回的废报纸剪完连载小说后的部分“偷梁换柱”,最后把折好的一摞摞三角袋给米大爷送去。

我的小说连载的第三个来源,是和爸爸每月一次去前门外或西单逛书摊。妈妈把一家子收入精打细算后,每个月我能有一天不用拣煤核、不用排队买混合面、不用帮妈妈给加工厂做外活钉扣子。那一天我可以和爸爸幸福地去逛书摊儿。旧书摊上的书可以随便翻看。我和爸爸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三四点,带上干粮和水,书摊上一待就大半天。当时我家住西皮市,前门外离我家近,那里三四个摆旧书摊的,差不多都认识我们父女俩。我上初一时,爸爸在旧书摊给我买了一本足有一千页的《汉英词典》,是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这本书伴随我72年,至今仍“住”在我的书柜里——当时爸爸可是分三次才把书钱还清给书摊的。

我喜欢逛书市,喜欢用废旧报纸和小贩换书;有时,外出讲学,我会把别人买衣服、购特产的时间用于逛书店。三十多年前,我去南戴河某小镇某印刷厂编校用教材,午饭后遛弯时,我去了一个仅有一间平房的小书店,用十天的出差补助25元买回一套《康熙字典》和《古文观止》,掌柜的说:“这两本书在我这儿待了10年,原价卖给您,没赚钱!”

如今,我已年过八十,但仍时不时地,从书店买书、从网上购书、从书市淘书。我想,只要我活着,就会和书永远交朋友,最好的朋友。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