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人类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毁灭”? 尤瑟纳尔:遇见不被人相信的未来

2017-05-05 12:00 编辑:TF005 来源:北京晚报

应该怎么看法国作家尤瑟纳尔的这套“自传小说三部曲”呢?这套名为“世界迷宫”的三部曲,合计字数得有五十余万字,今天想谈的是其中的第一部《虔诚的回忆》——从尤瑟纳尔的出生开始讲起,追溯了她母系家族的历史。

作者 小熊


生之门和死之门都是不透明的

应该怎么看法国作家尤瑟纳尔的这套“自传小说三部曲”呢?这套名为“世界迷宫”的三部曲,合计字数得有五十余万字,今天想谈的是其中的第一部《虔诚的回忆》——从尤瑟纳尔的出生开始讲起,追溯了她母系家族的历史。

在书的开头,似乎还看不出尤瑟纳尔的“自传”有何特别之处,她选择将自己出生的时刻作为全书的开头。那是1903年6月8日早晨八点的布鲁塞尔,她的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比利时人。

在交代过基本的家庭背景后,尤瑟纳尔在第二段中说,自己说明了几个本身并无意义的小事,这些小事却比我们每个人的历史,甚至比历史本身都有更深远的影响。“那些烦琐复杂的事故和变化多端的时局多多少少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整本书也从这里,格局被打得极为开阔。

从某种意义上说,尤瑟纳尔带着人生注定悲观的角度看待生命。她形容自己这个刚出生的小女孩,就此落入网中,这是时间流逝的网,里面有流行也有惯性。生之门和死之门都是不透明的,而她则被现实中生物的痛苦和人类的不幸控制住了。

是什么让尤瑟纳尔决定先在“自传”中追溯母亲家族的往事呢?和1956年她第一次去苏阿雷的那些坟墓,仔细端详先人们的坟墓有关系吗?那里已经埋葬了她外公外婆十个孩子中的七个。当她将手放在栅栏上的时候,她的手掌上沾满了铁锈,她除了祝愿这些人在去天国的路上交到好运,也不禁感叹,这条路人人难逃,我们将来也必定要走。

去扫墓的时候,尤瑟纳尔已经53岁,而“世界迷宫”的第一部的出版时,她已经71岁。

在这样一个或许对大多数人来说,人生已经进入到某种“平和”、“自我妥协”的年纪,我们却在尤瑟纳尔的笔下读到了一种对现实世界的“愤怒”与”失望“。这种愤怒转换到文字里又是冷静节制的讲述。

尤瑟纳尔显然对她所生存的那时那刻的地球以及周围的人类充满了失望,就在那次扫墓的途中,她曾经来到古典美术博物馆去瞻仰勃鲁盖尔的画。勃鲁盖尔的那些寓意画,其中最让她印象深刻的就是《盲人引导盲人》。

“粗暴、贪婪、对别人的痛苦漠不关心、疯狂和愚蠢比任何时候都严密地控制着整个世界,再加上人类第一次配备了终究毁灭的工具,而这样的人类在无限繁衍。目前的危机也许只波及一小群人就宣告结束。但是新的危机又会产生,因前面的危机影响变得更严重:不可避免的事态已经发生。看守迈着军人的步伐在博物馆的大厅里走来走去宣布闭馆,仿佛也宣布一切都关门大吉了。”

奶牛的名字本来该是很神圣的

我们在尤瑟纳尔的文字中,随处可见她对人类的失望和对动物及这个被人类糟蹋破坏的自然世界的无限怜悯。

她从儿时摇篮上挂着的十字架,追溯起那头在刚果森林里被猎杀的大象(十字架的原材料是象牙)。她感叹,这种身躯庞大的聪明生物至少可以追溯到地质时期的更新世,却落个这样的下场。它是吃青草喝河水的动物,它在温暖的泥浆里洗澡,它用这象牙跟敌手战斗,它还用长鼻子讨好过与它交配的雌象……然而雕刻象牙的艺人只能用它做一个有关宗教信仰的华丽摆设。

她也从自小哺乳自己的牛奶,溯源到那专产奶水的牲畜,曾经是丰饶大地的象征,不仅把奶水供给人类,到后来汁水轧干之后还把瘦肉献出来,最后贡献出它的皮、筋和骨头,人们用来造胶水或骨炭。然而,这牲畜却总是死得很惨,被人从它住惯了的牧场上拉出来,在专运牲口的车厢里赶很长的路,到屠宰场时已经满身伤痕。或者被人赶到炎炎烈日底下的大路上,如果它不肯向前,人们就用戳棒狠狠地打它、折磨它,它气喘吁吁地来到执行死刑的地方,脖子上绑着绳子,几乎瞪爆了眼睛,被交到屠夫的手里,它还没有完全死,就被大卸八块。

尤瑟纳尔说,奶牛的名字对于它所养活的人类来说,本来该是很神圣的,但在法语中却很可笑,她随后也不禁自嘲道,“这本书的读者大概会觉得我的看法和之前那些议论也是很可笑的。”这样说法饱含着无奈,她想要说出她对这个世界的失望,但她却想,大概也是不会有人认真听她讲这些话,甚至可能觉得她还是个笑话。

人类的贪婪体现在方方面面

让尤瑟纳尔失望的是人类,他们的贪婪体现在方方面面。在土地并购上,尤瑟纳尔觉得人们的做法和中世纪封建领主的所作所为并无两样。

在对待科学上,科学变成了血腥的异教偶像崇拜的女神,成千上万的生物变成了科学的牺牲。这些生物慢慢地窒息,失明,受到炮烙,活活地被人开膛破肚。它们的死倒让古代宰杀祭品的人显得清白无辜。“也正像我们的屠宰场里,家禽牲畜被活活地倒挂起来,便于屠夫在流水线上的工作,让这百牲大祭的凶器显得干净一点,而且还在牺牲品上面摆上鲜花。至于希腊人在传说时代就已经放弃的人祭,如今千百万人仍然以祖国、种族、阶级的名义,杀戮另外千百万人,犯着同样的罪恶。”

在对能源的无限索取上,人类亦走上了一条不能逆转的道路。“煤是从人刚会思想的时候算起百万世纪以前枯死的森林变成的;石油是油母页岩分解生成,或由百万亿微小动植物缓慢演化来的。就是这两种物质,使我们原先慢悠悠的历险变成向末日冲刺的疯狂赛马。我的故乡里尔地区和与我母亲的两个家庭有联系的两个城市,偶然有了煤,就被糟践得面目全非。”

人类对物质的无限渴望和占有欲,让尤瑟纳尔有时候会羡慕起动物们。它们除了生命之外什么都没有,人类却时常掌握着它们的生死。对于多余的物质,尤瑟纳尔直接叫它们是虔诚的废物。她说,东西的主人死了,东西也就没有用了,就像坟墓里的冥器一样。再也没有比这些东西更能证明个人无足轻重了,我们却对此那么在乎,而代表或象征着它的东西也飞快地消散、损坏或丢失。

悲悯比怜悯更能说明问题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部自传,倒不如说,借着追溯家族的历史,尤瑟纳尔一直在反思的是,在过去五百年里,人类是如何一步一步自我走向“毁灭”且不自知的。而清醒的人,可能却变成了一个笑话,成为了反现代化的格格不入的人。

这样讲起来,竟是有些悲伤的。好像特洛伊神话中的卡珊德拉公主,她被阿波罗追求却不为所动,阿波罗就给了她可以预见未来的能力,并追加一条,“但是你所说的话都没有人相信”。之后就发生了特洛伊木马进城事件,没有任何一个人相信卡珊德拉的话。尤瑟纳尔就像她生活的时代的卡珊德拉,明明知道自己观察到的、担心的事情说出来可能是没有人相信的,却还是选择了说出来、写下去。

与其说,尤瑟纳尔对人类是失望的、愤怒的,或许用哀伤更为合适。在书中,她把相当的笔墨给了自己的舅公奥克塔夫。奥克塔夫曾经说,悲悯比怜悯更能说明问题,这个词表示跟可怜的人一起忍受痛苦。悲悯并不是一种懦弱的感情,这种白热化的怜悯就像刀刃一样,只切入具有一种可怕天分的人的心,这天分就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不管这种人是强壮还是孱弱,果敢还是胆怯,聪明与否(问题不在这里)。

在临终前不久,奥克塔夫对一位朋友说,他的记忆里布满了他所目睹的那些悲哀场面留下的伤疤。他能够为别人的不幸而痛苦,并且不仅认为自己属于将来的人类,而且还与广大的一切生灵同属一个类别。尤瑟纳尔在记录下这些内容的时候,特地点明,这些都是非常罕见的品质,不能不怀着敬意加以说明。我想,这也是因为,奥克塔夫的这番话,也说出了尤瑟纳尔的心声。

比起自己的家族故事和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那些往事,尤瑟纳尔更在意的是,说出这些可能没人会在意的话,然后继续怀着悲悯之心,看待可怜又令自己失望的人类。不管是伤心还是丑陋,尤瑟纳尔都强调,“如果不经常抱有同情之心,不永远怀有悲悯之情,那就不能接近人类这种孱弱的生灵。”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