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科技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南海峡谷探险记

2017-05-08 14:50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5月8日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月6日搭载科学家潜入南海东北部海底,遇见非同一般的深海峡谷景象,经历了一段独特的旅程。

“蛟龙”号在海底拍摄的陡崖地貌。

海底遇上“陌生环境”

8时57分,“蛟龙”号抵达2900多米的预定深度,开始作业。“作为主驾驶,抵达作业区后,我按照科学家的要求驾驶‘蛟龙’号找沙波。下潜之前,以前的研究资料和科学家推测这里是沙波,下来一看,并不是这么回事,地势起伏要更剧烈一些。”实习潜航员刘晓辉说。

这是“蛟龙”号的第140潜次,也是刘晓辉第八次随“蛟龙”号下潜和第二次主驾驶“蛟龙”号深潜海底。随他一道下潜的是曾下潜过60多次的潜航员唐嘉陵、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毕乃双。

深潜归来的毕乃双告诉记者,刚下到海底时,就遇到了完全陌生的环境。“这里的地势与原来所见文献以及自己的推测完全不同,原以为是浊流冲刷下来的堆积型沙波,而实际上是侵蚀型沙波。”

峡谷两岸陡崖直升8米

“蛟龙”号从海底带回的海葵样品。

唐嘉陵说,驾驶“蛟龙”号这么些年,这还是第一次走海底峡谷。这里相对于其他海底能见度低,平时能看到五六米深的海底,这里只能看到二三米,驾驶要更加小心些。

“12时44分,我们在近底航行时发现废弃的旧渔网,这个对潜水器很危险,一旦被卷入‘蛟龙’号的推力器,就会导致潜水器失去动力。发现渔网后,我们第一时间避开了渔网。”刘晓辉说。

让唐嘉陵和刘晓辉吃惊的是,这里离陆地虽然很远,但人类活动非常明显。峡谷里的垃圾非常多,见到了很多塑料袋。塑料制品的降解周期长,对海洋是一种污染。渔网等潜在的威胁需要我们驾驶‘蛟龙’号时更加谨慎。”唐嘉陵说。

在峡谷航行时,下午两点左右“蛟龙”号发现陡崖。刘晓辉说:“通过‘蛟龙’号测扫了解到这个陡崖高达七八米,于是我操纵潜水器垂直上升。”“驾驶还是很有挑战性的,对航行控制要求比较高,抵近观察,发现是陡崖后,要立即做出反应。”刘晓辉说。

探察浊流用“绝招”

“蛟龙”号从海底带回的裂黑珊瑚样品。

“这里不只是浑浊的世界,也有一些生物不时出现在眼前,如珊瑚、海葵、海绵等。其中,一只巨大的海葵附在石头上,以前很少见过这类海葵。”刘晓辉说。

“蛟龙”号按计划进行了测深侧扫调查,拍摄了大量海底高清视频资料,同时完成了环境参数测量,采集了一些样品,带回了9管短柱状沉积物样品,16升近底海水,裂黑珊瑚、丑柳珊瑚、海绵、海葵各1只。

本次航行最大潜深2980米,水中时间9小时54分钟,海底作业6小时4分钟。“百闻不如一见。‘蛟龙’号利用近底测深侧扫、高清摄像和精准取样等特有的技术手段,获取了台湾峡谷现代浊流的地貌和沉积证据,为南海浊流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有助于推动南海海底浊流的深入研究。”毕乃双说。 据新华社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