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四合院:一位京剧戏迷的心愿 祝京剧艺术万古流芳

2018-01-13 17:55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得知北京东城区中小学校成立首批京剧实验教材试点,一时间勾起我许多的回忆,那些与京剧爱好相关的回忆。

作者:李金河


插图 王金辉

我祖辈几代都生活在京城,幼年时打开“话匣子”就是听京剧,爷奶、父母、家兄经常带我去戏园子看听京剧。回到家中我总是凭着记忆模仿戏台上各行角色的动作慌腔走板地学唱。

我曾居住的近邻,有位给当年四小名旦之首的李世芳操琴的段大爷,李英年早逝,大爷为了糊口,风雨无阻只能背着胡琴赶场或在家给人排戏或吊噪子,这就是我学唱京剧的绝好机会,我是“段大爷”长、“段大爷”短叫称不离口,感动段大爷给我说点儿戏,也能给我调上一段半段的唱。老人家心知肚明,早已发现我幼年即对京剧有特别爱好,突然有一天大爷对我说:“你回家跟父母商量决定好,如果同意入科班学习京剧,我愿意作你的保人!”记得当年北京有京剧科班“富连成”、“荣春社”、“鸣春社”,入科班学戏七年期满后,得为班主无偿服务两年,并且由孩童父母签署“契约”。记忆内有一条款是入科学习期间孩童死、走、逃、亡,科主概不负责。当年母亲对我说的话我依然耳熟能详:“段大爷生存情况你能看见。你是个男孩子,长大成人要养家糊口……”

父亲为了安抚我,给我买了一把“京胡”,家兄听到我学拉“京胡”就嬉笑我:生旦净末丑,神仙老虎狗,您是行行精通,怎么改行又学木工了?这“拉锯”声儿比狗挠门儿都难听,哈。

我从私塾学堂转考入官学“育成学校”,班主任是管老师。记得某年暑假期间去管老师家温习功课,老师家的同院家兄是当年很有声望的老师名家管邵华先生,借此机遇管邵华先生教唱我老生行当启蒙戏之一的“黄金台”《过关》一折。

我在朝内南小街老君堂居住时,有幸认识了近邻红学大家俞伯平老先生,先生家平房院中每周六晚上有文武场面京昆伴唱,有时老先生操琴让我唱几段京剧,后来还经常教导我,讲学唱京剧首先要深刻了解剧情、剧目的人物矛盾焦点,剧中人物的年龄、地位、环境、内心境界等人生百态,老生行当的四大流派各有千秋,这些是你今后努力学习唱、演的基础。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我就读孔德学校(现27中学),有一年东城区组织文艺汇演,我找来爱好京剧的同学,参加我们改编的京剧《三岔口》,感谢马家均体育老师做“把子功”排练,李友松老师出资租赁“行头”,特请东城教师京剧团舞台伴奏。

上世纪60年代,我参加了房管局京剧社,特请京剧前辈李洪春的黄老夫人,作为艺术指导,在一次明场演出前,突然《打渔杀家》剧中人物教师爷一角病了不能出演了,黄老夫人叫我顶场,说:小李呀,救场如救火。叫化妆师赶快给你上戏装。“教师爷”是剧中较重要角色,“杀家”又是压轴戏。不然,今儿个演出就得回了。你的把子功我知道,同场的四位教师我也交代他们了,多多给你场上兜着点儿……我想到如果今儿个戏若回了,我姐姐中轴的女起解也别唱了,好吧,我顶“教师爷”这一角!

——好吃、好喝、又好觉,听说打架我先跑,“教师爷”的定场诗就给碰头儿好。

我一生是听见京琴声响就走不动道儿,先在房外听着,感到琴师手音有间隔时再敲门,同意后进入屋内,如有可能请琴师调好自己所用调门儿,先吊几句二黄或西皮的摇或散板,再吊较长的大段唱,这是不成文的规矩也是对琴师的尊重。

只要说起京剧,我记忆中有说不完的事,也从剧中受到许多的教诲,如当年武生前辈尚和玉八旬高龄还能在珠市口民主戏园演出《挑滑车》一折。

农历七月初七前后上演《天仙配》的牛郎织女,骑活牛上舞台表演。

多本(集)的《济公传》、《八仙得道》、《三侠五义》,演出中突然全场灯光熄灭,仿照电影,北侠欧阳春宫房越脊。

第三本《铁公鸡》四位演员扮演“铁金翅”和“张家祥”剧中人物所称“铁公鸡”。

骆少祥老师演出的《酒丐》,舞台上架设有近2米高、3米长、20厘米宽,身背一人跑过去的绝活儿。

……

我在东安市场内吉祥戏园欣赏过吴素秋老师上演京剧《人面桃花》,戏中当场作画后义卖。

我从京剧剧目中深刻感悟: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公,有人管,“忍气吞声真君子”,“见死不救是小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等等,这些有意无意中影响了我爱多管闲事儿的性格呀。

不论什么年月,您现场听看京剧,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您若叫好、鼓掌,得等文场戏演员唱完一句或者一段戏,武场戏的演员把子功的暂短间隙,再叫好或鼓掌,戏迷听看的是演出者的字儿、味儿、劲儿、事儿、腔调,您就是捧角儿,也别影响真正戏迷的欣赏呀。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我珍藏有多位京剧名家的签名留念,这是前些年西城区月坛公园多次举办京剧名家与京剧爱好者联谊会上取得的;有马长礼、赵世檏及天津评剧院马淑华老师的来往信件珍藏着。这些,对终生爱好京剧成迷的人来说,是无价之宝呀!

我年近八旬后请票房的戏友用摄像机记录我终生喜爱的唱段,无常在、万事休,去见先人之前,行动不便时,在家听会儿我自己的唱段和我在央视11频道戏剧节目中的发言,比什么都痛快。

我追忆这些对京剧爱好的往事,无非是表达一个心愿——千万千万,别把这博大精深的京剧,这一古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代人手中丢掉。
祝京剧艺术万古流芳。

(原标题:一位京剧戏迷的心愿)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