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化

曹文轩外甥女彭冬儿当作家 身为舅舅充满自豪感

2018-01-15 11:13 编辑:TF005 来源:北京晚报

2018年1月15日讯,生于文学之家,拥有傲人的履历和出众的才华,90后女孩彭冬儿是许多人羡慕的对象。近日,她的新书《发光体:让世界看见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彭冬儿的成长记叙集,书中讲述她从香港到格拉纳达,从巴黎到洛杉矶,从耶鲁到港大,一步步克服语言、文化、人际关系、学习方式的障碍与挑战,在新的环境里逐渐绽放光芒的心路历程。

彭冬儿生于江苏盐城,母亲是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芳,舅舅是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彭冬儿是2008年江苏省高考榜眼,先后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和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商学院,此后作为最年轻的管培生,在花旗银行纽约总部任职。目前,她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攻读MBA,在暴雪娱乐的加州总部市场战略团队实习。此外,她还是新浪北美能源板块专栏作家,穿梭于纽约和华盛顿,采访各个领域的思想领袖。

尽管拥有光鲜的履历,彭冬儿的青春也有苦恼、困惑和挫败,尤其是在异国他乡留学经历,让她在文化差异之中深感孤独,这成为她写这本书的动力。她在书中表示:“这不是一本成功人士的传记,而是一本寻找内心平和、快乐的图谱,是和无数同龄人或有梦想的人一起分享的故事。”

在北京的一场新书分享会上,众多业界知名的作家、评论家对彭冬儿和她的作品表达了赞许。文学评论家白烨认为,当代文坛目前青年才俊辈出,年轻人的叙述欲望和能力较以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越来越多跨界写作者的涌现也为当代文学的新发展提供了多样的发展空间。白烨称彭冬儿正是跨界写作的尝试者之一,《发光体:让世界看见你》虽然是她的第一本作品,却已经显示出了较高的文学天赋和语言天赋。

《小说选刊》主编贺绍俊点评《发光体:让世界看见你》从一个现代中国留洋女孩的视角观察和分享了属于年轻一代的世界,它的话语是青春的,书写视域也是青春的,而书中所传达的情感的真实性和对理想描绘的有效性却又是不分国别与年龄段的。《文艺报》评论部主任刘颋则指出彭冬儿细腻的文笔把留学生的种种体验——异国他乡带来不同文化上的冲击,情感的连接,世界观的改变等等,完整的展示在读者面前,让我们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去了解年轻一代的思想和成长轨迹。

对于彭冬儿的新作,身为舅舅的曹文轩也充满自豪。他表示,彭冬儿这本书写的就是她自己的文学经历和心路历程。“她给我看了看,我觉得还可以,很真实。”曹文轩形容彭冬儿是一个“玩不死也学不死的孩子”,有时候很贪玩,但学习起来也停不住,因此能有今天的成绩跟这种心态不无关联。不过曹文轩却不主张彭冬儿以后做专职作家,他认为作家“是我们这一代的无奈选择”“其实挺苦的”,而彭冬儿目前丰富的履历可以让她在事业上有更好的选择。“我建议她把文学作为兴趣、作为修养,高兴了就写,把一生押在这个上面不值得。”曹文轩说。

快访:

北京晚报:《发光体:让世界看见你》是你真实生活的记录,你最希望通过书传递给读者的是什么?

彭冬儿:我希望在书里很真诚地和读者们对话,不加掩饰、自然而然地塑造一些人物形象,传达一种不惧挑战的态度。希望读者们可以跟着书里的故事踏上一段跨文化的冒险,在跌倒又爬起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乐趣,获得鼓励的力量。

北京晚报:从你的履历中看到你一路发展很让人羡慕,想知道学霸的背后是否也有年轻人的焦虑与迷茫。

彭冬儿:当然有。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写这本书,因为我想告诉大家焦虑、迷茫、不安是再正常不过的情绪。不仅我有,我认识的许多获得大成功的人更是要不断克服内心的恐惧。对未来的不确定,不仅中国年轻人有,外国年轻人也有。纵使文化、背景、教育程度各异,说开了才发现大家都是很普通的人,有着类似的情感和渴望。所以如果我们能丢掉伪装,坦诚地和彼此分享一些经验和故事,很舒服地相处,那么我们就能互相激励着去应对各种挑战。

北京晚报:在国外求学经历对你而言最大的意义是什么,你觉得你们这代年轻人与世界对话有哪些新的方式或变化?

彭冬儿:在国外游历给了我很多信心。从一开始离家独立生活的孤单、不安,到后来打出一片天地,我觉得自己变得更勇敢了,仿佛到哪儿都能”茁壮成长“。我觉得我们这代人身上的包袱更轻一些,自我表达的意愿更强。以前是被世界所引领,现在是满怀自信,努力让世界听到自己的声音。

北京晚报:母亲和舅舅都是大作家,这样的家庭对你来说压力更大还是动力更大,舅舅说不建议你以后当职业作家,你怎么看?

彭冬儿:谈不上压力和动力,因为我不是搞文学的。隔行如隔山,哈哈。我觉得自己目前也不适合当职业作家,虽然将来的路谁都不知道。一方面,我商学院毕业后,还是想继续加深对文化、娱乐行业的理解,为以后创业做积累;另一方面,作家也不是想当就能当好。我在商业方面的故事可以成为我创作的源泉,这样我写出来的东西才比较独特。文学对我来说一直是陪伴,所以我会一直写,但我不想受到限制。跨界写故事,不大会受到家庭的影响,这样伸展的空间更大些。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成长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