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餐桌上的文化史 阿魏:腥臭的魅力

2018-01-19 19:14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我在印度旅行时吃过当地一种有特殊腥臭味的香料——阿魏,这是伞形科阿魏属属的几种植物产的树脂,如阿魏(学名:Ferula assafoetida)、大阿魏(Ferula communis)。

作者:周文翰


大阿魏

这类植物多数原产于中亚、西亚,外观上与茴香很类似,有的能长到1米多高,花朵是明亮的黄色,它的空心根茎包含类似奶汁一样的树脂,其中富含有机硫。用小刀从茎干上部往下斜斜割开口子,收集渗出的乳状树脂,阴干以后就是块状的棕黄色“阿魏”,可以直接保存,也可以磨成粉末。现在的采收方法更为彻底,在未开花前就挖松泥土,露出根部,将茎白根头处切断,即有乳液流出,上面用树叶覆盖,约经10日渗出液凝固如脂,刮下保存,再将其上端切去一小段,如此就可以每隔10天一次,至枯竭为止,共约3个月。

“阿魏”闻起来有一种类似硫磺、韭菜的臭味,欧洲一些地方称为“魔鬼的粪便”,可见这种味道给人的印象之深刻。阿魏最初的爱好者是中东人,伊朗等地至今还有些地方把阿魏作为香料。据说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到今天阿富汗山区的时候士兵找不到足够的粮食和柴禾,只好杀掉马匹生吃充饥,好在当地到处生长着阿魏——他们开始以为这是当时他们熟悉的调味植物罗盘草(Silphium),后来发现是味道不那么好的一种调味品,尽管如此士兵们还是撒上阿魏树脂吃生马肉。这是公元前一世纪古希腊学者斯特拉博 (Strabo)的记载,至少说明那时候希腊人已经知道中亚产的阿魏,并可能已经传入地中海地区种植了。

罗盘草是在今天北非利比亚一带生长产的野生植物,树脂带有特别的香味,所以公元前7世纪的时候希腊人就大量进口,还为此在北非建立的殖民城市普兰尼(Cyrene),从当地部落中收购罗盘草并买到希腊各个城邦。当地人会在罗盘草的茎干上切开口子获取树脂,晒干后呈颜色微红的半透明状,人们会把这些树脂装到陶罐中,掺上面粉摇匀,这样可以保证从海路运输到雅典等地后依旧保持原来的颜色和质量。当时希腊人喜欢在各种肉食中添加罗盘草调味,尤其是给各种动物内脏、牛羊乳房、母猪子宫等味道强烈的肉食调味,当时人甚至吃用罗盘草等腌制过的新鲜的鸟类内脏。它也被当作避孕、堕胎药物,因此各地需求甚大,对普兰尼来说是出口的经济支柱,所以这个城市铸造的钱币上就有它的图案。罗马人也喜欢这种香料,可惜公元一世纪老普林尼就说那时候利比亚人将产罗盘草的地方出租当作牧场,当知罗盘草绝迹,据说之后一株被人们献给罗马杭地尼禄享用。

尽管公元1世纪的时候希腊医生狄奥斯科里迪斯 (Dioscorides) 对阿魏的味道表示恶评,但是罗盘草绝种后,味道类似但是滋味更为强烈的替代品阿魏才在地中海地区流行起来,广泛用在烹调和医药中。但是罗马帝国灭亡后,它就从欧洲人的菜单中消失了。

原产中亚赫拉特(今阿富汗西北部)的阿魏在印度1400多年前的医药典籍《阇罗伽集》中就有记载,被认为是开胃化痰的最佳药物和重要的调味品。它被印度人称为”hing”,至今还是印度南部和西部一些地方常见的调味品,他们在泡菜、鱼、蔬菜及辣酱中常用,尤其喜欢在豆类炖菜中常添加阿魏,认为它可以预防和减少吃了豆类食品的臭胀气。因为一些宗教禁止使用葱、蒜,阿魏在一些地方也作为它们的替代品使用。在烹饪中,阿魏的臭硫磺味会挥发掉大部分,最后保留的是较为轻微的味道。

作为一种药物阿魏在隋代就传入中原,《隋书》记载漕国(今阿富汗境内)出产阿魏,唐代本草学家苏恭记载市场上出售的阿魏产品包括晒干的饼状树脂和割开根部晒干的两种,前一种价格高,后一种便宜。这是印度人和中亚人爱吃的调料,武则天时期前往印度求法的和尚义净注意到印度人吃的菜都是煮烂以后加入阿魏、酥油和其他香料。葡萄牙人在16世纪记载那时候印度人在饮食调料和医药上还是普遍用到阿魏。

晚唐的《酉阳杂俎》说漕国和波斯都出产阿魏,有人用树脂和大米粉或大豆粉合成“阿魏”(或许是饼状)以便携带和交易。那时候的医生推崇它“体性极臭而能止臭”,也可以作为“闭鬼除邪”的药物, 要将阿魏捣成粉末用热牛奶或者肉汤喝旗下。李珣《海药本草》指出广州和云南长河都有转运来的阿魏产品,后者“与舶上来者,滋味相似一般,只无黄色。”估计是同科植物的类似树脂吧。宋代《宋高僧传》记载宋代时期于阗的僧人爱吃“兴渠”(阿魏)的根部,“其臭如蒜”。其实之前在浙江、四川活动的五代僧人贯休也有用阿魏调制药茶的吃法,他在诗中写道:

静室焚檀印,深炉烧铁瓶。

茶和阿魏煖,火种柏根馨。

数只飞来鹤,成堆读了经。

何妨似支遁,骑马入青冥。

中国古代对阿魏的称呼有兴渠、阿虞、薰渠、哈昔尼、芸台等多种,主要是作为药物。以前医药界有句谚语说“黄芩无假,阿魏无真”,因为黄芩在各地都能生长,容易采集,价格也低廉,没有人会作假,但是阿魏在古代是进口的名贵药材,所以常常有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对阿魏的来源也有各种神奇的传说,一种说法是阿魏是从死人的棺材盖中透长出来的菌类,根系在死人的口中。

1958年在中草药调查中药物学家、植物学家发现新疆有20个品种的阿魏属植物,其中“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 K.M.Shen)和“阜康阿魏”(Ferula fukanensis K.M.Shen)的树脂和从伊朗、阿富汗进口的阿魏味道、功效类似,这以后国内开始种植入药。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