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第四套人民币退出市场 拥抱新生活的历史见证
2018年3月23日讯,第四套人民币在今年的5月1日起和人们说再见。在移动支付日益主宰人们生活的今天,这也许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微澜”。那些我们熟悉的特定图案的纸钞,平静地走下历史舞台,正是中国人拥抱新生活的一个历史见证。
张宏江摄
第四套人民币是1987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在设计思想、风格和印制工艺上都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主景图案集中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团结一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题思想。而主图之外的纹饰生动鲜明。“桃花燕子”、“绶鸟翠竹”、“仙鹤青松”和“凤凰牡丹”的图案,都喻意着中国人民对富强、美好生活的向往。3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民进入了新时代,也有了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
笔者80岁的老母亲,昨天成功地独自操作手机APP,预约了协和医院的专家门诊,并且,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了挂号费的微信支付。母亲的成就感,也许并不意味着她一个人战胜年龄的困扰,走向移动支付新时代,而且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新技术的帮助下,极大地提升了生活的便利度,对未来的新生活,信心满满。
看过纪录片《辉煌中国》的人们可能都会记得,外国人最想带回家的“中国特产”,脸谱、扇子、绣花丝巾等等,排名已经落在共享单车、移动支付和网购之后。2016年,中国人的移动支付超过了208万亿元!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自动扣款的技术支持下,人们凭一个移动终端便可以在超市自如消费,在菜市场也不需要再找零,更可以在家里享受电子支付后半小时货品送达的幸福。“这是全世界都在羡慕的中国,一个用创新科技铸造起的时髦前沿、方便快捷的互联网国度。”
电子支付的便利不仅仅作用于个人,对于企业、监管层也都有益。电子支付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处理现金的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企业更能够通过清晰的支付数据更高效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同时,电子支付可以使交易的过程更加透明,让市场处在高效的监管下,既推动了经济的规范化,也提高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人们的消费习惯,归根结底是要由科技发展方向来决定;消费特质,也要由信息分析来勾画。也就是说,科技发展是创新生活的核心力量,也是人们行为习惯改变的依据。如果没有大数据的精准计算,如果没有金融系统强大的运算实力,人们的消费模式、支付手段,都不可能有如今令的感慨的巨大变化。
历史的进程,就是推陈出新的过程,是现实成为过去、未来成为当下的过程。在与过去依依惜别的同时,对于未来,对于新的技术和新的进步,人们充满期待。
来源:北京晚报 侯江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