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化

北京“80后托塔天王”:扎根工地半个世纪 参与多个地标建筑

2018-10-17 11:19 编辑:TF017 来源:北京晚报

“我总觉得自己还不老,只是‘80后’,还能继续为中国建造发光发热。”

摄:赵莹莹

杨嗣信,1930年出生的同济大学“老大学生”,1952年分配到北京工作,进入了当时的北京建工局。长城饭店、中央电视塔、西客站、首都博物馆、国家大剧院、首都机场、奥运工程……北京各个历史时期的地标建筑都有他的参与。

10月11日6时30分,杨嗣信如往常般加入“上班族”的洪流,7时45分准时出现在办公室。“我是个闲不住的‘80后’上班族。”他笑着说。这个“80后”指的是他88岁的高龄。从1952年起,在工地扎根了半个多世纪的杨嗣信,也成为活跃在一线的“老兵”。

“北京的建筑施工业界有个‘托塔天王’,说的就是杨嗣信杨老。”在还没采访前,记者得知了“托塔天王”的外号。这个塔,指的是位于西三环、总高405米的中央电视塔,是当年亚洲第一超高层建筑。

作为亚运工程,中央电视塔于1987年开建。1988年7月,时任北京建工集团总工程师的杨嗣信“挂帅”抓起电视塔工程。“既然领导派我上来,就得承担责任,敢拍板。”

如何克艰攻难?杨嗣信说自己每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悬挑平台模板的支设、高空旋转餐厅的建造、桅杆的架设、高空大型起重机的拆卸……每一个问题都是从未遇到过的难题。

中央电视塔仅是杨嗣信“托”起的诸多建筑之一。从长城饭店、西客站,到首都博物馆、国家大剧院、首都机场……这位建设“老兵”的足迹遍布四九城。“我们的杨老,淡泊名利、心无旁骛,一心扑在工地上,扎根现场,钻研技术。”一位同事如此评价。

哪个项目要做技术方案论证,哪个项目的技术成果要评审,或者哪个项目出了技术难题,只要跟杨嗣信约好,他抬脚就能出发,坐飞机、搭火车直奔现场,直言难题,敏捷的思路有时候连年轻人都跟不上。完善方案、主持论证会、出差、去现场、学习总结……这成了杨嗣信的生活日常。

如今,杨嗣信的头衔比年轻时还多。最近,杨嗣信又受聘成为北京冬奥会工程建设顾问,这是他继75岁那年担任2008北京奥运工程指挥部领衔专家后,二度结缘奥林匹克,成为工程建设领域的“双奥”顾问。

“我发自内心地喜欢工地,喜欢施工一线,这种热爱不会受到年龄影响。”杨嗣信说,他能在机器的轰鸣中找到快乐,在思想碰撞中找到力量。

旁白:“托塔天王”外号的由来

“随着中央电视塔直插云霄,升高到322米高空的巨大塔式起重机该怎么拆下来?特别是那条长30米、重5.6吨的大塔臂,该怎么回到地面?”反复研究后,大家统一决定采用斜缆索降落塔臂法,塔身则从电视塔筒体内部拆除。

1990年8月7日上午,北京起了大雾,很多市民就站在雾中,亲眼目睹5.6吨重的大塔臂顺着斜钢索稳稳当当地落地,现场一片掌声雷动。“工程结束后,有记者称我是‘托塔天王’,后来就渐渐传开了。”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赵莹莹

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