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保证人对信息的需求,打造优质内容服务链 知识付费未来前景可期

2018-11-23 10:30 编辑:TF020 来源:北京晚报

点击进入某知识付费平台,看到此时悬挂在首页顶端的产品是“一起面对亲密关系中的7个挑战”。介绍中称,将会有若干位心理学领域的资深人士通过真诚的分享,为用户解决恋爱中的诸多困扰,售价是五十多元。似乎只需要花费在三里屯吃一顿简餐的金额,我们就有机会收获健康的亲密关系。除此之外,向专业医生了解女性生理健康知识,用户只需出不到二十元;参与贾樟柯长达95分钟的直播互动更实惠,价格是0.99元。家庭、工作、理财、社交、健身、美容……在知识付费平台上,产品有时被细致地归入了这些分类中。

作者:曾子芊


制图:宋溪

乍听起来,知识付费像一个伪概念。广义上说,传统的教育和出版当然都属于知识付费。只不过,在互联网时代下,自然而然新兴起的知识付费产业又携带了新的特征。互联网上的免费信息曾给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随之而来是信息的垃圾化和泡沫化,于是用户逐渐倾向于通过付费来获得优质精准的信息。2016年,知乎live、得到、分答等平台同时上线,内容制作者和资本纷纷涌入,推出课程、在线问答、发展线下社群……知识付费一度成为新的风口。两年的时间内,进场者众多,离场者也不少,知识付费如今面临着需要深耕内容、保障用户权益等“成长的烦恼”。

11月17日,由知识付费平台千聊主办,联合各知识服务平台共同发起的“2018首届中国女性知识服务行业峰会”在京召开,主题是“洞察推敲·顺势而为”,从业者就内容趋势、平台政策、课程研发等话题进行了分享和交流。当一个行业面对机遇和挑战时,一场汇聚不同声音、思考的会议显得尤为重要。会议还同时发布了知识产品生产流程书籍《千聊课程研发手册V1.0》。

在泰和资本合伙人蒋科看来,知识付费是教育、传媒、消费三个赛道交汇的市场,从微观的视角出发,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文化出版行业的一次产业链变革:知识付费平台不但要担任出版的职能,还整合了内容制作、经纪、批发、零售的工作,切割了更大的产业链份额,也会产生更大的价值。由于知识付费本质上是以供给驱动的知识经济,因此需要有好内容和好的供给机制;此外,未来对它的展望应是“内容即服务”,内容不再是简单地售卖一本书或一个课程,而是要以服务的形式传递出来。从“知识付费”到“知识服务”,这一观念的转变或许探照出了行业的前进方向——服务性会是它有别于传统出版、教育的主要特点。

“知识服务”的理念正在被不少从业者认可,其中包括千聊创始人朱峻修。他为千聊提出了“和知识做朋友”的Slogan,认为提供的内容不应该居高临下,而是需要和用户共情、平等相处;用户不是在被动学习、接受强势的观念输出,而是可以按照他们自身的需求和习惯主动吸收知识。当用户的数据、反馈沉淀下来,他还发现“内容刚需”、“高效学习”和“贴身内容”才是用户主要消费的内容形式,而女性用户尤其有通过学习解决各种问题的需求,职场、生活、亲子、健康都是女性消费的核心品类。当被问到知识服务满足的究竟是不是“伪需求”,朱峻修表示,它不是伪需求,因为它“跟你有关、对你有用”,人们的确需要获得各种能解决问题的信息。知识服务的意义转变为对这些客观需求的承接和引导,“从培育到开花结果,这个时间(会)花得很长,我打算用10年来做。”

在知识付费领域,不乏有丰富出版经验的行家的身影。亲子女性自媒体“Momself”的创立者崔璀曾在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工作了近十年,她带着之前做出版、教育、媒体的经验进入到了知识付费行业。“这个行业真的很有趣。”从事出版工作的时候,崔璀感觉摸不到用户的面貌,“从来不知道我们的书卖给了谁,但是知识付费很好,我们知道用户在哪里。”用户快速变化的需求会反映在知识服务平台的前端,刺激平台不断迭代新产品、满足新社群的需求。在崔璀看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知识付费的产品研发仍是与出版和教育的结合,但是出版的媒介平移加上效果反馈只是知识付费1.0,“知识付费2.0要求我们做更多的事情。”做线下是其一,会议上,“往下沉”也是从业者们的共识。“如果真的想服务用户”,崔璀说,“就必须要做线下,不是顺从产业趋势,而是关乎我们真的想给他们带来一些什么。”

回想起知识付费刚刚兴起的时候,它提倡的“碎片化学习”曾风行一时,但有关“贩卖知识焦虑”的批评也一直存在。对此,朱峻修表示,如果仅仅只是贩卖焦虑,知识付费将不会走得长远,知识服务提供的本质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信息”,它是由消费者驱动的,而非内容制作者用焦虑制造出的求知幻觉。

从这个角度看,只要人对信息的需求持续存在,知识服务平台又能够建立起长期的优质内容供应链,那么知识服务行业的未来仍然值得期待。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2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