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纪录

多图展现北京红桥市场40年变化,你逛过“世界的红桥”吗?

2018-12-20 11:55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红桥市场今年走过了39个冬夏,日新月异。这里每天人来人往,众多不同肤色的外国顾客在此进货、购物。人称“世界的红桥”。

红桥大厦购物大厅头顶上一颗硕大的“珍珠”造型凸现红桥市场的商品特点。

46岁的李法燕是红桥市场的老商户,在此经营工艺品29年了。1989年,李法燕在靠着天坛坛墙的简陋市场里卖货,场地狭小,条件艰苦。如今,她在红桥大厦3层拥有一个60平方米的店面,公司6名员工,经营着景泰蓝、雕漆、瓷器、铜器、剪纸等工艺品。

现在的红桥大厦成为中外游人慕名光顾的购物场所。

李法燕说话就带笑:“我现在走精品路线,讲究质量、信誉,外国客户很多。他们一般一个月来一次北京,到我店里进货。”她用外语向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西班牙、罗马尼亚等国家的老主顾介绍商品、谈论价格。“外国大使馆的人来得更勤。”

几位外国客户在红桥市场进货。

应海勇在1999年拿出全部积蓄,租下了红桥大厦里一个90厘米长的柜台做珍珠生意,营业面积不足一平方米。当年,这个浙江台州小伙刚21岁。他自己去进货,自己设计款式,逐渐把珍珠配饰做出特点。如今,他在红桥市场4层的4106店面面积达到40平方米,“肯意珠宝”的品牌每天吸引外国客户的目光。

珍珠是红桥最大的经营特色。红桥市场正以优质商品、诚信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北京市民和外国游客。

一名北京女孩跟着母亲逛红桥市场。

而说起红桥市场的发展变化,宗永霞最清楚,如数家珍。她是红桥市场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宗永霞说红桥市场在39年间实现了4次转型升级,才成就了今天“世界的红桥”——1979年至1992年,从天坛东门到天坛北门800米坛墙零散的马路市场,发展到席地市场,再到封闭半封闭的商厅,这是红桥市场的第一次转型升级。1992年至2003年,红桥市场由天坛坛墙迁入现在的红桥大厦,实行第二次转型升级。市场由坛墙的1200余个摊位缩减到864个,实行规范经营。1995年3月30日,红桥市场接待首位外国元首,至今已接待10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元首夫人。

初的红桥市场是从天坛东门到天坛北门800米坛墙零散的马路市场,后发展为席地市场,再到封闭半封闭的商厅。图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红桥市场。

宗永霞回忆,2003年至2012年,红桥市场开始科学谋发展,水产撤市,珍珠品牌确立,市场软件、硬件整体提升。这是第三次转型升级。从2005年开始,市场连续四届举办北京红桥国际珍珠文化节,成为“京城珍珠第一家”、世界三大珍珠交易市场之一。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红桥市场共接待了120多个国家宾客12万余人次,境内外媒体记者40余批次。在第三次转型升级期间,红桥市场珍珠年销售量近200吨,占世界销量的七分之一。2012年至今,红桥市场进入第四次转型升级,疏解低端业态,打造、建设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红桥珠宝定制中心、原创珠宝设计中心、珠宝鉴定中心和珠宝体验中心。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胡铁湘 摄影报道

流程编辑:tf1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