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取暖纪事:当年冬天烧煤球儿,夜里要用湿煤封火
生活有如芝麻开花,包括冬季取暖这事儿。从外地奉调回京转眼近40年了,冬季取暖琐事,历历在目。前十年住平房,先是在京郊爱人所在的农村小学,偏安于一间小屋,十平米住一家四口。本来搭木板接长的双人床,状如大通铺,加上一张两屉木桌,已然局促,再支个铁炉子,转身都难了。
作者:韩文林
摇煤球儿 何大齐 绘
取暖烧煤球儿,夜里要用湿煤封火。最担心的煤气中毒,入冬了,难再睡踏实觉。
之后,学校自建平房,一儿一女,我有幸分到两间三室,初步的改善令人欣喜。此时已改烧蜂窝煤,虽有定量,够烧够用矣。后来我低头琢磨,自制节煤炉,三通道,二次通风,火力大了,封住了,打开十分钟,火苗儿挺高,不耽误做饭。较之市售节煤炉,当属升级产品。可惜并无专利。其缺点是,只要封火,就得赶快钻被窝儿,更怕夜里西北风刮起,纸糊的顶棚上下忽扇,吱吱作响,像是随时要拍下来,屋里那点儿暖和气儿,都扇乎没了。
很快,学校自建家属楼,举家上楼了,欢天喜地,不料新的烦恼又来了:入冬暖气冰凉,得穿羽绒服戴毛线帽,方能安坐看电视,几经改管道,却收效甚微。
冬季取暖的烦恼,自2010年通州运河核心区拆迁改造一扫而光,家属楼正在核心区,首当其冲。 也许是冬天冻怕了,房子装修的当儿,我改装更换了暖气片,选传热最好的铜材,该四片的,装六片,有备无患。 供暖之初,全家经历不眠之夜:厚被换薄被,再换毛巾被,口干舌燥,不时饮水,体会到寒冬原来也可以过成这般滋味,虽汗流浃背,却心满意足。 经过调整阀门,宽敞的居室温暖适中,温暖的阳光下,宽敞的客厅里,鲜花盛开。
国家的发展,带给百姓福利不断,生活有如芝麻开花,冬季取暖,仅一例尔。
(原标题:取暖纪事)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