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取暖靠抖”,部分南方城市也开始集中供暖!新建城区是重点
当前,北方一些城市陆续开始集中供暖,在部分南方城市,冬天“取暖靠抖”的情况已发生明显变化。近年来,武汉、合肥、长沙等城市的部分城区,在冬季已开始进行集中供暖,有的城市则正在规划建设供暖项目。
新建城区是重点
上世纪50年代,中国以北纬33度附近的“秦岭—淮河”为界,划分了一条集中供暖分界线。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在武汉、合肥、长沙等“供暖线”以南部分地区,也开始陆续出现集中供暖。
在安徽合肥,合肥热电集团集中供暖的小区已达到189个,小区居民11.5万户,供热面积2500万平方米,供热范围已覆盖合肥市主城区和三大开发区。
在湖北武汉,目前武昌地区的几个靠近热电厂的片区已享受到了集中供暖。武汉还将在汉口西部及汉阳地区各布局一座大型热电联产机组,供暖范围可辐射东西湖区、硚口区和武汉开发区。
江苏扬州加大供热管网建设力度,位于瘦西湖景区的凤凰水岸等多个小区将实现集中供暖。
有的城市集中供暖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位于南京市的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正在兴建多个取水泵站和能源站,计划2020年初江北市民中心和服贸大厦等公共建筑正式集中供暖。未来几年,新区中心片区内的部分小区也将使用江水源热泵集中供暖。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南方集中供暖地区主要为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会城市。由于老城区铺设供热管道难度大、成本高,集中供暖以新建城区居多。
据介绍,安徽省只有合肥市真正做到了较大范围的集中供暖,另外6个集中供暖的地市,是通过利用电厂余热对个别小区进行供暖,覆盖规模较小。
据了解,南方地区的集中供暖规划大多停留在市级层面,少有省级政府作出集中供暖规划。
企业用能成本高
南方集中供暖的地方,多数采取根据面积计费的方式。
记者了解到,武汉、合肥等南方城市属于国家非法定集中采暖区,没有相关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集中供暖支持政策,由于煤炭等能源价格上涨,一些供热企业经营压力较大。
目前,合肥集中供暖能源主要是煤炭。近年来,受煤炭价格上涨影响,“煤热倒挂”现象严重,给供热企业带来巨大成本压力。2018年,合肥热电集团全年亏损高达1.55亿元。
武汉很早就开始规划利用武昌、青山的热电厂发电产生的余热,通过铺设城市热力管网,对覆盖范围内的用户集中提供暖气和热水。但是,由于天然气供应紧张、燃煤价格上涨,供热企业“无利可图”,当初的供暖规划未能全部落地。
声音
应以多元化方式解决
近年来,对于南方也应供暖的呼声日渐高涨,与此同时,反对南方大范围集中供暖的声音也不少。
一些城市城建部门负责人认为,南方每年的供暖周期短,集中供暖设施利用率低,北方统一集中供暖模式不适合南方。记者随机采访了合肥市两个暖气管道进入已有10年左右的小区,发现仍有大约30%的业主没有开通暖气。有的居民认为,家里空调可以随时开关,费用比集中供暖更低;有的则认为所在小区较小,集中供暖公共分摊费用过多、不合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认为,南方室内外温差比北方小,不同住户之间供暖需求差异大。如果统一集中供暖,有些房间可能会过热,让人感觉不舒服。这是北方供暖宜集中、南方宜分散的主要技术原因。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南方采暖不宜简单照搬北方集中供暖模式,应因地制宜以多元化方式解决。例如,在城市人口集中区域小区内,适合集中统一供暖。对于一些市政集中供暖管道无法到达的小区,可以采取分布式能源集中供暖。一般而言,热源厂供热半径超过15公里后,供热的经济效益和效果都会下降。
南京港华燃气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方集中供暖应避免重走北方的老路,充分利用清洁能源,提高供暖效率。
来源:北京晚报 据新华社
流程编辑:TF02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