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舆论

出行APP强行“社交”,航旅纵横一再卖暧昧,别忘了这些例子

2019-09-24 22:03 编辑:TF011 来源:长安观察

近日,有用户在微博爆料称,在航旅纵横选座后,很快收到了陌生人的“骚扰信息”,而她自己也可查看航班上其他乘客的名字和头像。对于泄露用户隐私的质疑,航旅纵横回复称:该功能为默认关闭,在本人没有开通虚拟身份前,他人无法看到用户的信息。

这不是航旅纵横第一次因泄露隐私被推上风口浪尖。去年6月,航旅纵横APP曾上线“虚拟客舱”功能,从年龄、星座、常选座位到历史飞行地点及频率,同舱乘客都可随意查看,有意搭讪者还可开启私聊。因为暴露用户隐私到了细思恐极的地步,该功能甫一上线便招致舆论口诛笔伐。没想到,对于这场社交“滑铁卢”,航旅纵横并未真正反思,用户的安全诉求也压根儿没听进去,反而是暗戳戳地换了个马甲卷土重来,再次被揪出来实属咎由自取。

有人调侃,每个互联网公司都有一个社交梦。毕竟,在互联网的江湖里,社交意味着使用时长、打开频次和用户数量的提升,社交生根就能创造商业的一切可能性。于是乎,从头部玩家到中小“砖厂”,都为了这块“流量之王”争得不可开交;从电子商务到移动支付,各家巨头都不断尝试给自身植入“社交基因”。前有支付宝推出“圈子邀请函”,后有抖音短视频上线“共同好友”,更有科技三佬同时上新“社交三宝”狙击微信。

可话也说回来,企业执着社交无可厚非,但别拿用户隐私来埋单。事实上,社交并非一本万利的生意,也并非所有APP都适合捆绑社交,关键要立足产品属性,搞清产品定位,关照用户需求。诸如航旅纵横一类的出行APP,天然对安全性、隐私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强行加入“暧昧色彩”,很多时候带来的不是“惊艳”,而是惊扰,甚至是惊吓。这方面,前车之鉴不可谓不多,滴滴出行已经用血淋淋的例子印证了这个道理,其他互联网巨头也不要置若罔闻,在危险的边缘疯狂试探。

专事专做、高效便捷、安全靠谱才是用户对这类APP的最大诉求。如果以牺牲用户隐私为代价追求社交属性造成用户流失,反而得不偿失。

 

 

撰文:雨馨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