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致敬两弹一星元勋,铭记这一声“东方巨响”!
55年前的今天,巨大的蘑菇云从罗布泊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邓小平曾说:
如果没有两弹一星,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
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消息传出,世界震惊。
“东方巨响”产生的
不仅仅是火红的云团,
更是举起的拳头,
是中国人民用能力和志气攥成的拳头!
中国对外发布这一消息
震惊全世界,
中国人扬眉吐气,
挺直了脊梁。
这一天,
也是一位科学家的生日,
他就是中国原子弹之父——
钱三强。
“
“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正因为祖国贫穷落后,才更需要科学工作者努力去改变她的面貌。”
——钱三强
”
钱三强原名钱秉穹,
他的父亲钱玄同,
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
钱三强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是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
开拓者和奠基人,
也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在他的领导下,
建成了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
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均爆炸成功。
▲19岁的钱三强
16岁,钱三强便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翌年,他通过公费留学考试。
在卢沟桥的炮声响起之际,
以报国之志远赴欧洲,
进入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做研究。
1946年,他与清华大学同学何泽慧结婚,
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
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为建立我国核实验技术的基础、
发展原子能和高能物理事业
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夫妇二人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夫妻二人共同在居里实验室,
对原子核裂变做深入研究。
几个月后,
捕捉到世界上第一例四分裂径迹。
他们正式发表论文,
在国际科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法国科学院授予钱三强,
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
钱三强也是得到这一奖励的第一位中国人。
▲钱三强获奖时的合影
1947年,只有34岁的钱三强,
晋升为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导师。
而学所有成、回国服务
一直是他的心愿和志向,
正处于科研研究巅峰的他,
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不能理解的决定:
离开居里实验室,
回到中国!
新中国的核科学事业,
在他的谋划和组织下开始起步。
一大批科学家从国内外聚集起来,
如赵忠尧、邓稼先、汪德昭、杨承宗等。
短短几年,
近代物理研究所
(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
就从建所初期的十几个人,
增加到了150多人。
他们日后都成为了
新中国核科学的创业者和奠基人。
▲1951年近代物理研究所全体人员。前排左起:胡文琦、肖振熹、邓稼先、彭桓武 、赵忠尧、钱三强 、何泽慧、肖健、王素铭。
1955年,
中央决定发展我国核力量,
钱三强成为规划的制定人;
1956年11月,
主管原子能工业的二机部正式成立,
他任副部长;
1960年,
中央决定自力更生发展原子弹,
他担任了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
中国第一次核爆试验准备就绪,
大家都在紧张等待着,
原子弹启爆的那一刻
……
9、8、7、6、5、4、3、2、1
——
随着蘑菇云的腾空而起,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钱三强燃烧自己所有的能量,
为推动中国科技的发展,
以及恢复中国科学界与世界的
交流而四处奔忙,
一直忙到晚年
……
1992年6月28日,
钱三强在北京逝世,
享年79岁。
1999年9月18日,
国家召开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表彰大会,
追授钱三强为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离去,
不是陨落,
而是升起,
化作我们头顶一颗颗明亮的启明星,
那熠熠生辉的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芒。
今日中国,是否如您所愿?
10月16日,
这个浸透先辈们智慧和血汗的日子,
也成为一座丰碑,
永载史册,永放光芒!
来源:北京晚报微信公众号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
监制:童曙泉
编辑:陆琪
流程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