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舆论

让公勺公筷成为餐桌标配,追求“舌尖上的文明”更健康

2020-03-10 13:56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昨天,北京烹饪协会、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联合发布《推行公筷公勺共建文明餐桌倡议书》,号召全市餐饮行业推行公筷公勺行动,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此前,首都文明办、市卫健委发布《争做文明健康好市民倡议书》,也建议市民尽量分餐进食、使用公勺公筷。疫情之下,这一建议自然很有针对性,因为可以消除交叉感染的隐患,减少疾病传播的几率。其实,即便没有疫情,实行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也值得提倡。

吴镝 摄资料图

大家都知道病从口入的道理,可落实在行动上,多半只是饭前便后洗手、餐具消毒、食材清洗,没有几个家庭真会实行分餐制;在饭馆进餐,公勺公筷的使用也不算普及。新冠病毒的传播,让更多人清醒地意识到,病毒和细菌特别不老实,得空就钻,还专门“杀熟”,其中唾液传播最为常见,危害最大。接二连三发生的聚餐疫情,足以说明分餐、使用公勺公筷的必要性。为了阻断病毒经由餐桌传播,在2003年“非典”肆虐以及更早的乙肝流行时,钟南山等专家就曾呼吁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

当然,也有一部人觉得,使用公筷公勺,一是太麻烦,二是不符合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传统。比如,老人们会觉得子女嫌弃自己,客人会觉得主人没有诚心。再就是,中国人喜欢“合”,不喜欢“分”;不分彼此,似乎更有团圆、同心的意味。

其实,分餐和使用公勺公筷,也是传统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史料显示,唐朝之前,咱们的老祖宗们不仅分餐,而且分桌而食。宋元之后,高桌大椅的出现,方便大家围坐而食,才为合餐制提供了可能。这恰恰表明,饮食方式因时而变,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智慧所在。

毫无疑问,使用公勺公筷、合理分餐,更符合“舌尖上的文明”,更合乎健康标准。“可以觥筹交错,但别共享病毒”,只要把道理讲清楚,包括老人在内,都会欣然接受的。就算一开始不习惯,觉得有点“小麻烦”,也会习惯成自然,因为,这样做,毕竟能避免更多的“大麻烦”。

餐饮行业推行公筷公勺行动,着眼点是保护公众的健康。虽非强制,市民理当响应,最终化为自觉。作为科学的进餐方式,倡议的范围还可以扩大到每一个家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每一个餐桌上,都添一副公勺公筷吧。

(原标题:让公勺公筷成为餐桌标配)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侯江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