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政治思想简史》梳理从古希腊城邦、罗马帝国到全球化的政治思想变迁

2020-04-14 13:29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与人类生活方式、组织形式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紧密相连,W.M.斯佩尔曼在《政治思想简史》中深刻展现了这一点,并清晰梳理了从古希腊城邦、罗马帝国到全球化的政治思想变迁。

作者 张弘


《政治思想简史——从古希腊城邦、罗马帝国到全球化》W.M.斯佩尔曼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早期人类生产力不发达,为了抵御自然环境满足自身生存及繁衍后代并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得不协同合作。但是,因为生存资源有限,人类群体之间不断爆发各种冲突。为了防止游牧掠夺者,农业社会的首领必须保护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政治、军事和宗教精英因分工所需而不再从事生产,而是专门抗击外敌、分配生产盈余并仲裁内部纠纷,国家由此诞生。

公元前1700年左右,汉谟拉比组织编纂了各种规章制度,强化了政权组织。公元前1000年左右,小亚细亚海岸的希腊人建立起了独立的城邦国家,他们制定法律,建立行政机制和选举程序,规定领导人轮值,领导人需要敬重神灵,捍卫公认的法则和习俗。在希腊城邦,士兵和男性公民均可参加选举,人们相信人类自己可以实现良好的治理而不一定需要乞灵于神或自称代表神的国王。进入公元前4世纪之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创造了政治思想和理论的第一个高峰。

柏拉图中年主张精英治国,在《理想国》中鼓吹哲人王,晚年后觉得哲人王实在难以挑选,于是在《法律篇》更弦易辙,主张国家退求其次,以法律取代哲人王。如果说,柏拉图偏重于理性构建,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更注重经验总结,他反对柏拉图主张的共产生活,主张精英与民众妥协,全体公民达成共识,建立一个温和政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将国家视作实现美好生活的工具,他们所描述的美好生活,即社会上有正确的法律,受过教育的公民和具有社会意识的立法者。

希腊文明的继承者罗马出现了三种政体:每年选举产生执政官的君主政体;以元老院为代表的贵族政体;以公民和护民官组成的民主政体,罗马人以此为荣。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了通行于整个帝国臣民的罗马法,而犬儒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学派各领风骚。基督教在公元378年成为罗马帝国的官方宗教。稍后,奥古斯丁以基督教观点分析罗马帝国和其他帝国的历史,声称只有义人才能永远活在天上的“上帝之城”。他还认为,若无信仰,仅以理性追求智慧将如竹篮打水,这影响了整个中世纪及以后的教会理念。

从公元前400年至公元400年,无论希腊还是罗马时期,法律都有着重要地位。公元533年出版的《民法大全》影响深远。

公元400年至1500年是漫长的中世纪。在中世纪很长时间里,教会与国家的权力并存,双方关系紧张,教会通过对国王权力的认可——“神授”而获得现实利益,而国王则通过教会将权力“洗白”而获得正当性。两方都从古代的法律中寻找支持,无意中为近代宪法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世纪保持着协商性政府的早期形式,而土地制度则是封建制:封建领主保护臣民安全,臣民有义务为领主出兵打仗,农奴对份地有比较稳定的使用权,并可世代相传。

在13世纪,英国国王约翰与法国作战失利,他决定单方面强行额外征税,不料引发贵族反抗,后者迫使约翰1214年颁布了《大宪章》,剥夺了君主在未经国家领导团队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提高非惯例税收的权力。贵族要求王室尊重习俗与传统,为后来的有限君主制奠定了基础。

公元1500年至1700年,主权国家逐渐出现,君主专制高歌猛进,贵族特权、地方和国家立法委员会的立法权、不受民事管辖的神职人员特权和地方精英的司法权,在国王特权的扩张中节节败退。而专制主义的潜在假设,就是统治者不受法律约束,他既是法律的制定者,也是法律的解释者。很快,欧洲的君主专制遭到很多基督教教派的反对,洛克在17世纪后期出版了《政府论》,拒绝给予君主绝对权力,将国家权力缩小到维护生命、人身财产和自由。

1700年至1815年是启蒙时代,个人逐渐崛起,臣民向公民过渡。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在英国产生,之后在欧洲发展。英格兰经过国王和议会的长期斗争,内战及17世纪末的“光荣革命”,产生了一批欧洲最重要的政治著作。但是,18世纪是法国的世纪,而巴黎则是启蒙运动的中心。围绕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英国保守主义思想家柏克在1790年出版的《法国革命论》中提出了批判,而托马斯·潘恩则以《人的权利》给予了反驳。

1815年至1914年是意识形态和平等观念发展的重要时期。1789年法国大革命使得民主备受谴责,但1914年,即便世袭君主也标榜自己代表民主利益,而不仅仅代表王朝利益。而国家也从保护外部侵略逐步转变成在自由个体中间担任中立仲裁者和协议契约的实施者,人们都承认政治权力是一种委派式信任。由于工业革命,1800年至1900年经济产量翻了一番,但大多数普通民众依然生活艰苦,农村尤其贫困。在城市,大型工厂工作环境恶劣,工人居住过于拥挤。工人阶级请求国家就社会和经济问题采取行动,不受约束的市场经济思想受到各方面挑战。在这一时期,托克维尔、穆勒、马克思等人都吸引了各自的信徒,平等问题受到了很多人关注,福利国家开始兴起,政治民主与工业化迅速发展。自由派、保守派和社会主义者都提出“将国家作为效忠对象”,并将选举与世袭统治者区分并获得支持。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民主受到了一些欧洲知识分子的质疑,这其中包括斯宾格勒、汤因比、艾略特等人。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产生了大量失业,希特勒、墨索里尼等人领导的专制国家趁机兴起。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西方国家才重拾民主,并且对之树立了更坚定的信心。因为意识形态的分歧,冷战持续了几十年。1989年柏林墙倒塌标志着美国的胜利,福山出版了《历史终结与最后之人》,但是,宗教激进主义和2008年经济危机使得反西方情绪获得了生长的土壤。

纵观全书,《政治思想简史》描述的思想图景有一个独特的现象,无论是教会、国王,还是贵族、知识精英或者平民,在几千年来的权力博弈中,始终未能形成一个一家独大,对其他阶层形成绝对优势的局面。当教会独大之时,君主领导的世俗国家就与之抗衡;当君主独大时,教会和贵族—知识精英及平民共同反对,当民主兴起之后,又与精英治国的理念相结合起来,并且以法治将其限定……在此过程中,西方政治思想辗转变迁,影响了整个世界。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08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