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教

沈昌文的灰色幽默:名片自带漫画 尤爱臭味食物

2015-02-26 13:38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2015年2月26日  看过沈昌文名片的人都知道,那是图文并茂并且是废纸再利用的一张漫画:身背双肩背包的沈昌文,双手各拎一捆书,边上竖版手书“废纸我买!”待你接过、看过、笑过时,又被名字、地址、电话、信箱之后最下面的“按”吸引过去——

名片配手记

按:挂号邮寄和快件请寄:北京东城美术馆东街22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00010)收转 ,千切勿寄以上地址。

这时候沈老目光正盯着你,仿佛要回收你的读后感。

沈昌文的博学、幽默、风趣是文化圈里的共识。沈公爱吃的一些地方菜都是大家聚会时的必点硬菜,而且能说出缘由。比如:吃台湾菜,大家就会想起沈公爱吃的“三杯鸡”和“蚵仔”,并学他用台湾话点菜。吃徽菜,臭桂鱼、臭豆腐上桌的时候,沈公与徽菜的故事也一并开撮:沈公钟爱“臭色”食物。据说中关村有家“臭豆腐大王”最入心入口,于是每次去万圣书园办完雅事,他都要到那家餐厅买些臭物带回家中一人默默享用。他还专门置备一套密封的餐具烹烧,免得家人嗅而生厌。

不久前,一行人被沈先生的饭局聚在了一起。大家一见面争先恐后有说不完的话题。沈公耳背,看着人们滔滔不绝谈着各自的事,目光表情似在跟着行进。但偶尔冒出一两句大相径庭的话题,大家立即惊醒,马上跟着沈先生刚出口的话题拐弯。有朋友托底:别以为沈公行为貌似随便,实际上细心得很。比如聚会,他不但做到整体不冷场,还要关心到每一个人都不受到冷落。甚至定餐馆、订包房、点菜这样的小事他都会考虑到许多细节,比如每个人的好恶、男女饮食的差异、买单者的状况等,都会在他的菜单上反映出来。

说着说着,话题又被大家抢跑,待眉飞色舞哈哈大笑时,大家又意识到沈公被落下了。于是俞社长又扳转话题,一桌人再聚焦沈公。

做出版已近三十年的俞晓群社长与沈先生交往二十多年。在他看来,沈公有很多超人之处:博学、广识、机智、藏拙、低调、幽默、坚忍、包容、厚道、儒雅、个性、老到、轻松、淡定……自己是一辈子的追随者。

沈公干了六十年出版,我猜想跟书打一辈子交道的人一定藏书数万卷吧?回答是只有四五千册藏书,这让我感到意外。沈先生解释:买得起藏不起啊。“每册书大概只值五到十元,但每本书占用我的私产大约四百元。”

原来,沈先生的藏书室有六十来平方米,远远超过他们夫妇的起居室。因为藏书室地处闹市,房屋市价在二百万元以上,自然要考虑收藏成本。我笑称沈公是把书藏进肚子里了。沈公却自嘲自己不是做学问的人,读书是为了“冒充知识分子”。

接下来俞晓群讲的沈公做白内障手术的段子笑翻众人:手术当天我们要去医院给他献花,他回话说:“我已回家,下午就可以出来。鲜花就不必了,鲜饭倒可以考虑。”不久他的眼睛好了,我问沈公:“这回能看清东西了,心情好多了吧?”他说好什么呀,过去看一位女士脸上很光滑,很好看;这回治好眼睛,连她脸上的几颗雀斑都可以数清楚了,多遗憾啊!

沈公的“灰色幽默”无处不在。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主笔:赵李红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