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娱乐

美版《甄嬛传》被划分6个主题 走红美国因价值观契合

2015-04-02 11:07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2015年4月2日  《甄嬛传》在美国尚未播完,乐视网上已经有了全版,76集的故事如何剪辑成6集最让中国观众好奇,另外,有兴趣一窥东西文化差异的观众或也想知道,美国人为什么要这么剪?花了50块钱,记者在乐视网上看了美版《甄嬛传》。

Img410633156

美版《甄嬛传》演了什么?

《甄嬛传》在美国尚未播完,乐视网上已经有了全版,76集的故事如何剪辑成6集最让中国观众好奇,另外,有兴趣一窥东西文化差异的观众或也想知道,美国人为什么要这么剪?花了50块钱,记者在乐视网上看了美版《甄嬛传》。

看毕,两个观感:一则,原猜测,如此复杂的人物关系,加之东西方文化差异,为了美国观众容易理解,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会单取一两条人物线索,剪去旁。没想到,美版6集的容量竟然把故事讲得十分完整,中规中矩,大小角色几乎没有被遗漏在外的,完整的呈现了甄嬛的几段感情起伏,也没有因追求叙事节奏而删减掉一些浪漫唯美的画面渲染。而且,沿用美剧的主题叙事方式,将故事梳理成六个主题,补拍的情节是每集开头,甄嬛老年回忆讲述,提起要领,脉络清晰;第二则,不曾想,美国片商把戏剧冲突的大情节一一保留后,把与之相关的中华文化部分全部删除。如果说诗词歌赋是因为不好翻译而做技术性省略,但另外有很多物件、陈设有关的说明表白,既有情节关联铺陈,又适合电视画面展示的文化细节也不复存在,就能看出,美国片商对我华夏文明并不看中。比如,剧中为了表现甄嬛初入宫便深得皇帝宠爱,得赐蜀锦绣鞋,原剧对其制作工艺详加说明以表明珍贵稀有;又如原剧中所提及的一些历史典故,如椒房之宠都被删去。

美国人怎么看《甄嬛传》?

《甄嬛传》在中国播出后被挂上了“宫斗剧”的头衔。有人在这部电视剧里看到了职场、官场,有人看到了女人算计男人的阴狠毒辣。而导演郑晓龙在这部剧开拍时说的故事主旨:反封建,被当做挂羊头卖狗肉的笑谈。不成想,唯有美国人成了看懂导演意图的知音。

针对美版《甄嬛传》的改编,记者采访导演郑晓龙,他对美国人给《甄嬛传》打出的宣传语拍案称快。“你知道吗?美国人喜欢《甄嬛传》就是因为价值观的契合,从人性角度讲故事,这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一直追求的。比如甄嬛对一夫多妻制度的不满,一直想找真正的情感,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她开始不想进宫,后来只想和皇帝有真正的情感,失望后就宁肯出宫受苦,后来遇到了果郡王,美版虽然篇幅有限,但把甄嬛与果郡王的情感故事完整的保留了,后来她再回宫,是为了把果郡王的孩子留下来,抚养成人,才不惜一切。在美国人眼里,甄嬛这样的女人,是追求美好、纯真的爱情的女子。中国观众说甄嬛腹黑,美国片商问我,她在宫里害了谁?皇后、安陵容、皇上,那都是害人的人,她是在反抗。所以,美版的预告片广告上‘一个不屈的灵魂对抗大清帝国’。这不是我们给的词,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反封建,不是我传达的,是美国人领悟的。作为资本主义他们特别愿意反封建。”

美版《甄嬛传》的英文预告片是这样介绍这部作品的:“在那个传奇年代,整个国家都为一人所统治。一位倾世红颜,有机会得到梦寐以求的一切,但是一入皇门深似海。危机四伏,背叛丛生,阴谋重重。面对忠义与爱情,两难抉择。根据真实传奇历史改编。”在美国人的眼中,甄嬛是由一个不谙世事进宫的女孩,由一个被命运裹挟着向前、虽逆袭成功而内心已千疮百孔的弱女子,变成“对抗整个大清帝国的女人”、“紫禁城一个永远不屈的灵魂”。

记者手记:美版《甄嬛传》让国内反思“学美剧”

由美版《甄嬛传》评分记者想到的是,既然中国观众对美国片商的“改编”非常不满意,而美国观众很满意。那么,中国影视界以学美剧为荣,模仿好莱坞为耀的风气已经刮了十年有余,是不是吹偏了。如今,回看十年前的电视剧,甚至二十年前的电视剧;十年前的电影,甚至二十年前的电影,艺术水准孰优孰劣,不言自明,恐怕在影视界也无有辩驳。原因在哪?如果中国观众并不满意美国人对《甄嬛传》的剪辑,那么影视圈的导演们或应反思,对美剧的节奏感与强情节的追逐仿效是否走偏了?打开电视机,观众已经对各种匪夷所思的剧情麻木了,演员快被各种扮演利器古怪的角色逼疯了,老一辈用生活内蕴写剧本的编剧都被淘汰了,新一代看美剧成长的80后编剧都是技术派,有台词没感受,有情节没细节,一句话概括,如今的热播剧里活跃的都不是正常人。

说到这儿,美剧迷或许要反对了,美剧论制作水准和全球市场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中国电视剧东施效颦并不能否定美剧。的确,美剧的制作水准高,但以中国的制作环境和资金投入尚不能及,因此,往这个方向学,肯定是东施效颦。这十多年,中国的导演们放下了人文底蕴和艺术情怀,不要文化要节奏,不要思想要速食,学来了美剧的工业生产,试图模仿美剧的商业模式成为不唯收视率论的艺术暴发户。结果是,扬短避长,该是后悔的时候了。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金力维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