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教

马克·李维《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 单身女子坠入冰川寻找真相

2015-04-17 12:00 编辑:shixi 来源:网络

2015年4月17日 即使你没有听说过马克·李维,也一定知道小说《偷影子的人》。这部治愈系小说在中国出版后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新观察家周报》评价这部书“销售得比他影子消失的速度还快!上市一周便狂销四十五万册”。

12

即使你没有听说过马克·李维,也一定知道小说《偷影子的人》。他的创作初衷很单纯,因为儿子喜欢听故事,所以他就写了个故事。

多了解了一点马克·李维,我觉得这个人非常有意思。成为作家之前,他当过红十字会急救员,开过电脑影像合成公司,经营过建筑师事务所,帮国际组织拍摄过多部纪录片,任何一份工作都是做的有模有样。而走上创作之路都时候,已经37岁了。他的创作初衷很单纯,因为儿子喜欢听故事,所以他就写了个故事。一开始并不想发表,更没料到一发便不可收拾,处女作的单册销量超过了500万本,而好莱坞导演斯皮尔·伯格在看了该书的两页书摘后,当即拍板买下了它的影视改编版权。之后,李维一炮走红并成为了职业作家。

据法国民调公司IPSOS统计,他是全球拥有最多读者的法国作家,蝉联《费加罗报》评选的“法国畅销小说家”排行榜冠亚军长达11年之久,2014年畅销榜他排名第三,而2015年他的新作《他和她》刚一上市就登上了当周的畅销排行榜,他也不断续写着自己的辉煌。

有时候,对于一个严肃的文字创作者来讲,“畅销”总和“平凡”联系在一起,显得没有那么“高端”。其实,自己的作品能“恰好”让那么多人喜欢,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他是个非常勤奋的写作者,几乎每年都有新作品问世,还不断尝试新的创作风格,选择不同的主题,融入更多元素,寻找新颖的创作角度。他不仅能用温情唤醒人们的童年回忆和内心梦想,也可以带领读者走入他布下的“陷阱”。《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就是这样一部小说,有着和《偷影子的人》不同的风格,却保持了作者一贯细腻。

《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有点侦探小说的味道,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侦探小说。故事发生在美国,女主角苏茜出生在一个身负“骂名”的家庭,外婆被政府指控向国外出卖情报,从此带着“女间谍”的帽子人间蒸发,而母亲遭受打击沦为酒鬼,所有能洗清外婆罪名的证据都随着一场空难消失不见。在苏茜的心中,外婆和善、聪慧,绝无可能作出叛国的事情,为了替外婆洗刷冤屈,她踏上了一条寻找真相的路。

苏茜研究了所有的空难资料,甚至计算了飞机可能坠落的位置,她判定飞机残骸落在海拔4800米的勃朗峰,于是开始学习登山,并和自己的登山教练沙米尔坠入了爱河。但在攀登勃朗峰的时候,两人却遇到了雪崩,滑落山底间隙。侥幸的是,苏茜竟在山底发现了自己要找的遇难飞机驾驶舱,并在一位乘客的公文包里找到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但是从山底重新返回的路异常危险,受了重伤的沙米尔为了给苏茜生存的机会,在表达自己的爱意之后割断了身上的绳索,跌落山底,用生命完成了告白。

小说以这样一种有点悲剧的方式开篇,让人惋惜的同时不禁自问:这种固执和牺牲是否值得?然而失去爱人的苏茜,当她被家族的使命和爱人的生命重重压住的时候,在真相的迷宫中找到出口似乎成了她唯一的出路。

这时候,另一个主人公登场了,《纽约时报》记者安德鲁·斯迪曼在她的调查之路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熟悉马克·李维的朋友对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这正是李维上一部作品《如果一切重来》的主人公,在《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中继续担起重任。“死过一次”的他对生命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本着“敬畏生命,却无惧冒险”的精神,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严密的逻辑同苏茜一起破解一道又一道难题。

苏茜和斯迪曼的调查充满了危险,他们面对的阴谋,是一个链状的存在,阴谋链上的每一个人,因为这次调查一个一个被灭口。但是真相就像毒品一样,一旦接触就无法放弃,一旦放弃,其中所有的牺牲都变成了无意义。于是,想揭开真相的人企图拨开真相上尘土,想掩埋真相的人却更大力度地往上填土。小说就在这样的矛盾中渐渐升温。

这部小说最有意思的地方,不仅仅是作者细腻的叙述、情节虚实交织的发展,而是结局处,这赌上性命去寻找真相的两个人最终的选择。他们看到了真相,苏茜也找到了洗清外婆罪名的证据,但是这回,他们却最终选择了沉默。因为揭露真相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因为再多的真相、再多的事实也抵不过国家二字的分量。

当年,美国政府因为北冰洋航路开拓和石油开采的利益诱惑,不顾海平面上升造成的海啸、饥饿、干旱等后果,企图计划炸碎北冰洋浮冰。小说中苏茜的外婆,一位参议员的妻子,无意中接触到丈夫的工作文件,得知了这个计划,出于正义的考虑,她想将这个计划公之于众,却被政府以“女间谍”的罪名逮捕。而这项“见光死”的计划,无论任何时候公开,国家利益都会遭受不可估计的攻击。于是,书中的主人公沉默了,为掩盖这项计划而努力的人牺牲了。作者很早就借苏茜之后说出:勇气,是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但是我不禁在想,揭露真相,需要勇气,最终选择沉默,是因为恐惧还是因为有了更大的勇气呢?(陈翔[法国])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