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内

中国制造强国综合指数世界第四

2016-05-22 12:00 编辑:TF006 来源:作者

中国工程院近日发布《2015年度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报告比较了中国与主要制造业国家2013年和2014年制造强国综合指数变化情况,中国制造强国综合指数分别为94.02和96.36,分别提高了4.54和2.34,提高幅度均超过其他几个主要制造业国家,其中2014年中国制造强国综合指数排名第四。

作者 蔡文清


 

6_调整大小

网络配图

2015年中国工程院首次发布“制造强国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评价对象为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韩国、中国、印度、巴西九个国家。报告显示:新世纪以来,中国与制造强国的差距缩小了一半,从不及美国指数的30%提高到接近美国指数的58%。目前,中国制造强国综合指数位列全球第四,处于第三方阵前列。美国为第一方阵,德国、日本为第二方阵,第三方阵中的国家还有英国、法国、韩国。

在该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包括规模发展、质量效益 、结构优化和持续发展四项,其中质量效益的权重最高,接近40%。在这四项一级指标中,中国的规模发展指数居九国之首,具有绝对优势,但质量效益指数美、日、德占前三名,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而在持续发展指数方面,中国处于劣势,落后于印度和巴西。
对于中国“持续发展指数”为何落后于印度和巴西,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表示,“持续发展指数”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创新投入产出指标、环境污染指标和信息化准备就绪指标。在创新投入产出方面,中国、印度和巴西可以说各有所长,但是在环境污染指标方面,中国明显落后。

从2012年~2014年制造强国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来看,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正步入新常态,尽管规模发展增速放缓,质量效益和结构优化有待突破,但持续发展能力逐步有起色。中国制造业若要由大变强,则需要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报告指出,对中国来说,质量效益、结构优化及持续发展三项指数的占比仅在15%左右,较传统制造强国仍有巨大提升空间,此外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突出,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受制于人,产品质量问题突出。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院士表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实现创新驱动和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主战场。

有专家表示,要提高我国的制造业水平,“大国工匠”精神无疑是需要大力倡导的,我国已是世界制造大国,但要成为世界制造强国,依然需要学习和弘扬刻苦钻研、敢于创新、大胆实践、坚韧不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懈攀登的“大国工匠”精神,媒体上多次报道过一些大国工匠的传奇故事。梳理每一个大国工匠的事迹,追寻每一个高级技师的成长轨迹,不难发现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质,那就是长年累月苦练职业技能,精益求精面对每一个产品、每一道工序;甘于奉献,刻苦耐劳,持久地、专注地深耕所在领域;他们经手的产品质量上乘,他们教出的徒弟技术过硬,他们创造的业绩为他人所敬仰;他们获得的荣誉,是其身上工匠精神的体现;他们秉持的工匠精神,是打造中国制造品质的基石。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