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达:有关周有光的“讨伐”和汉语拼音之父的争论可以歇歇了
大年根儿底下的,本不想饶这份儿舌头,但此类文章越转越多,甚嚣尘上,总感觉噪声骚扰了已逝者的亡灵,一种不平如鲠在喉,不吐不快。1月14号,112岁的老人周有光先生仙逝。一位活了112岁,且对中国语言文字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老寿星离世,本应受到世人的惋惜和景仰,所以许多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想不到这些却引起了一些人的不快,老人家尸骨未寒,在微信里便有人发文对周先生的人品和思想质疑,并对他“汉语拼音之父”的名号进行讨伐,认为汉语拼音方案的领衔者是吴玉章,周有光称“汉语拼音之父”是贪天之功,欺世盗名。
晚年周有光。王毅 摄
我跟周先生有过两面之交,作为《北京晚报》的记者,我曾就北京话的问题采访过他一次。另一次是在20多年前的一次活动中,恰好跟老爷子同桌,我们聊过天儿。
在我的印象中,老爷子长得慈眉善目,是一个非常随意谦和的长者,而且他的生活态度也简单质朴,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老爷子面善,说话不紧不慢,脸上总是笑呵呵的,这种笑非常坦诚和善良,甚至是很单纯的。
他的仁义,他的敦厚,他的诚恳,他的温和,相信每个跟他有过接触的人,都会受到感染。
广西巴马有位活了124岁的老人,光绪皇上得知,亲自书写了四个字“惟仁者寿”。意思是只有仁人之心,才能长寿。
这似乎是一个真理,一个人的长寿与平和开朗的心态,与对人有仁爱之心是有直接关系的,周先生能活到112岁,本身就证明他是一位值得敬重的仁者。我实在搞不清楚这么善静的老人,怎么会得罪人?
有关“汉语拼音之父”的说法,并不是老爷子自封的。记得当年我采访他时,跟他提起汉语拼音方案的事,老爷子在我这个记者面前淡然一笑说,这是集体智慧,只字未提自己的功劳。
他曾在《晚年所思2》里,专门写了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过程,特别强调了拼音方案委员会是吴玉章领衔,而且是吴老建议用拉丁字母方案。他自己则只是这个委员会的一员,方案的具体研究者和执行者。
作为语言学家和当年汉语拼音方案的最后一个制定者,而且也是一百多岁的老人,年轻的记者在报道时,把他称为“汉语拼音之父”,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这绝对不是周先生自己的意思,就我对老人的了解,他是最反对什么什么“之父”、“泰斗”、“大师”一类虚名的。
所以,有些人以“贪天之功为己有”来评价周先生,显然是不客观、不公正的。
周老是典型的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他们这一代人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是以赤子之心来热爱的。这种赤城之心,使他们对许多社会现象从不违心,敢于直言。
诚然周先生在晚年说了一些真话和实话,如同一个老人以自己一生积累的智慧,对后人提一些忠告。这些坦言是善意的,对任何人也没有恶意。
中国人向来尊重逝者,死者为大。古代人活过70岁,有罪都免死。对百岁老人,皇上都要恭敬,为其祝寿。像周先生这样活了112岁的仁者,更应该得到人们的敬重,但想不到人刚“走”,就有人往他身上泼脏水。如此行径是何居心,让人不可思议。
诚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同时,我们也生活在对英雄、对先辈没有敬畏之心的年代。让人心寒的是有些人对所有英雄、所有伟人、所有名人都有“舍得一身剐”的精神,给以抨击,不但质疑他们的生平事迹,而且怀疑他们的人品和人格。这些人是何用心,实在正直善良的人难以理解。
正因为如此,周家的后人秉承周先生的做人低调的遗训,在1月22日为周先生举办了私家丧礼,为避开公众视线,遗体火化的地点选择在东郊火化场,而且没有通知任何新闻单位。
我得知消息后,电话请求参加,周家后人婉言回绝,对我说,不是直系亲属,一律不能参加。由此看来,周家后人低调处理老人后事,是有所顾虑的,他们不想招惹是非。
过年要说吉祥话,过年不能干缺德事儿。诚恳希望那些糟改老寿星周有光的人,笔下积德。糟改长寿老人亏心呀!
来源:北京晚报/刘一达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