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海淀区发布志愿家庭项目征集令 入选家庭可获资金支持

2017-03-03 16:08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3月3日讯,在“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3月3日,由海淀区文明办、海淀团区委、海淀区民政局、海淀区志愿服务联合会、海淀区社区义工联合会联合主办的2017年海淀区“学习雷锋榜样月”社区志愿日活动,在学院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正式拉开帷幕。

海淀区“学习雷锋榜样月”社区志愿日活动

一大早,这里就热闹开了。急救演示、理发、按摩、家电维修、法律咨询……师傅们聚到一块儿,免费服务大家伙。“理发师傅手艺好,态度还和善,好说话!”家住学院路街道志新社区的张大妈正理着发,笑得合不拢嘴。“每天都来这里锻炼,赶上今天学雷锋搞活动,真不错!”

青年志愿者、社区群众共同参与了社区公共安全和急救技能普及宣教、科技助老、一平米小菜园、文明小屋宣传等特色志愿服务互动体验活动。现场,不少居民都感受到了学院路街道社区便民服务团队、海淀区志愿服务项目创新大赛获奖团队、文明志愿者协会等志愿团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并为他们的专业化程度点赞。

海淀区“学习雷锋榜样月”社区志愿日活动

随后,出席活动领导及北京语言大学、海淀区属社会组织相关负责人,及志愿家庭代表围坐一堂,围绕“搭建海淀志愿服务工作平台,助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主题探讨对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的认识和感受。

当天,海淀区发布志愿家庭项目征集令,入选家庭可获支持资金。据了解,为了探索志愿家庭服务新模式,推动志愿家庭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开展,2016年初,海淀区文明办在全区范围开展了“百户志愿家庭评选活动”,并投入资金,在全区支持了150项志愿家庭服务项目,引导志愿家庭围绕“关爱社会 关爱自然 关爱他人”主题,重点服务社区内的空巢老人、困难职工、残疾人和流动儿童。在海淀,老少齐上阵、父子同服务的生动局面已经初现雏形。

志愿者讲解应急救护知识

永定路街道志愿家庭代表宋余存分享了自己参与志愿服务的心得。他义务担任楼门长,和老伴每天做着各项公益活动。楼里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姑娘,妈妈不幸早逝,爸爸又是某科研院所的技术骨干,经常出差在外,家里只有体弱多病的奶奶。

奶奶不但要照顾小孙女的饮食起居,还要接送她上下学,负担很大。宋余存便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风霜雨雪,一直坚持着。在社区,照顾身有残疾的老人;主动买上慰问品看望住院做手术的邻居家孩子;下雪天扫雪铲冰,清理单元楼门口;参与治安巡逻、铲除小广告、制止不文明行为……这些志愿服务活动,两口子都乐于参与。“我们是一对再普通不过的夫妻,做着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在做志愿服务的同时,我和老伴收获了满满的助人之乐。”宋余存说道。

志愿者为老年朋友按摩

在海淀,这样的志愿家庭还有很多。志愿家庭,是指家庭主要成员积极贡献力量,分别发挥各自特长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或以家庭为单位集体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家庭。志愿家庭是志愿服务活动中最小的集体。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对于促进家庭和谐和社会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海淀区号召全区志愿者积极行动起来,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雷锋精神,以扎实有效的志愿行动推动海淀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在更高水平上惠及百姓,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作出积极贡献。

海淀区“学习雷锋榜样月”社区志愿日活动

据悉,海淀区志愿服务工作发展成效显著,海淀团区委、海淀区志愿服务联合会成功打造了“邻里守望·爱在海淀”、“社区志愿日”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海淀区社区义工联合会支持、培育“手拉手”——助学志愿服务、“天使之爱”——助残志愿服务等志愿服务项目;海淀区文明办、海淀区社会办等多部门建立社区志愿服务计时评价、项目管理规范、激励回馈、工作流程等工作机制,完善志愿服务项目体系,继承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工作成果。

在海淀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已经不是一句口号,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常态化。下一步,海淀区将进一步理顺政府、社区、志愿者组织之间的关系,探索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需求的无缝对接,让志愿服务奉献精神薪火相传,让志愿服务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来源:北京晚报 通讯员 魏颖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