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2日讯,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这是门头沟老门城地区的过去。门头沟区是传统矿区,由于长期的矿业开采造成门城核心区约7平方公里的采空区。这里的房屋以低矮破旧的平房为主,年久失修,破损严重。部分房屋甚至地基下沉、墙体开裂,影响到居住安全。

“采空区”居民住上“踏实房”
自2009年底开始,门头沟区启动了北京最大片区的工矿采空棚户区改造工程。这也是北京市实施的最大的一次连片搬迁改造工程。仅用6年时间就建设各类安置房及保障性住房达4万多套,安置居民3.4万户近10万人,使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迅速升至28平方米,翻了将近3倍。今年春节后,新增的100万平方米8个棚改安置房收尾项目也全部开工建设,作为门头沟区棚改工程的收官之作,将解决余下棚改居民的住房问题。
现在,昔日里连片低矮破旧、过道没有一米宽的棚户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城地区几十个高楼林立,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新型社区。
坐标
万户危房地下被掏空
“抬头看山头,低头看石头,一不小心摔跟头。”70岁的退休老矿工辜卫民说起门头沟区的过去,不假思索就说出了一句俗语。老人说,位于京西的门头沟在很多北京人记忆中就是破败陈旧的“大煤海”、“大矿区”,山多地少,低矮破旧的居民区就是它的固有标签。
因为长期的矿业开采掏空了地下结构,在门头沟核心城区留下了7万多平方米的地下采空区。可因为地段好,离矿厂近,几万人居然陆续就在这片采空区上安了家。由于没有整体规划和设计,棚户区内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特别是供水、供电等市政管线老化陈旧,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等问题长期存在,3.4万户、9万多人,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1平方米。
更令人揪心的是,由于地下空洞,采空棚户区里非常容易发生地质灾害。清早一开门,看见自家房屋地基下沉、墙体开裂,对于居民们来说,屡见不鲜。
2009年,门头沟区陆续关闭了全区的乡镇煤矿、非煤矿山、砂石厂等,结束了地区上千年的小煤窑开采史,同时开始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该工程计划建设安置房350万平方米,安置居民3.4万户近10万人。采空棚户区是北京市首片棚户区改造试点之一,也是北京市实施的最大的一次连片搬迁改造工程,同时也是门头沟建区以来最大的搬迁改造项目。

“采空区”居民住上“踏实房”
样本
李素环家庭 只想睡个安稳觉
拿出过去在老屋子拍的照片,67岁的李素环边翻看边叹气。“你看这房子外面特别破不说,里面又窄又暗,墙上裂缝子,床板长蘑菇,家里都不敢添置家具,根本搁不下,最难受的还是全家人不能一起睡个踏实觉......”1969年,李素环和丈夫带着公公婆婆搬进了采空棚户区一处37平方米的小房子,小小的空间被硬隔出来3个房间,一家4口人勉勉强强够住。但随着两个儿子的相继出生,家里显得越来越拥挤。
很长一段时间里,李素环只能让孩子轮流去姥姥家睡,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她和丈夫买了一张折叠钢丝床,白天搁在门后,晚上拉开睡觉。因为空间实在太小,睡钢丝床的人,有一半身子要缩在旁边的餐桌下面。
但最让李素环担心的还是居住安全问题,家里墙壁屋檐下几处逐渐变大的缝隙让她提心吊胆,几次简单的修补根本无济于事。采空区的房子打不了地基,房屋还有逐渐下沉的趋势,李素环家后来搭出的半间小厨房因为下沉严重,屋门死死顶住了房顶,硬把门角锯掉一截,门才正常开关。
“房子不牢固,到了刮风天,声响特别大,一家子老小睡着睡着就都被吓醒了”李素环泛着泪花说,全家人当时最渴望的事就是能天天睡个安稳觉。
后来两个儿子逐渐到了成家的年龄,这么破的房子,有女朋友不敢往家领,想结婚没有婚房,只能都出去租房,房子问题彻底成了一家人的心病。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们来看望老人得先“预约排队”,老大周六、老二周日,否则屋里住不开,连春节也得岔开日子回来。因为房子是危房,老两口从来不敢留小孙子住下,每次孩子走的时候,李素环都是迟迟舍不得撒手,一家人十几年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
2015年,李素环所在的这片房子的签约腾退工作启动了。李素环高兴坏了,签约的第一天,她起了个大早,第一个办了手续。
再过不久,李素环一家人就将搬进新建社区的同一栋楼里,儿子们各有一套两居室,她和老伴再加上年迈的婆婆住一套三居室,地方足够了。李素环说,这么多年的期盼终于要实现了,只要全家人能高高兴兴地住在一个屋檐下,热热闹闹地吃顿饭,安安稳稳睡个觉就是最幸福的事。

规划
小区叫啥名 居民说了算
据门头沟区征收中心方面介绍,门头沟采空棚户区改造的征收补偿安置政策,充分保障了居民产权置换和货币补偿的选择权。尤其是产权置换政策,在全市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中,置换标准最高,政策最为优惠,老百姓的签约积极性完全被调动了起来。
随着各家各户都签了约,“新家搬去哪儿”成了所有人关心的问题。大家心里都清楚,门头沟只有1.5%的平原地区,平地资源十分紧缺、有限。而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棚改安置房建设地块全部都规划建在了门城新城核心区。比如,石门营和小园地块紧邻莲石路(108国道),石泉、黑山、中门寺和城子地块位于阜石路和门城主干道两侧,新增100万平方米永定地区5个安置房项目周边紧邻S1线轨道交通。随着石门营新区、龙门新区等一大批新型社区相继落成,两万户居民陆续入住宽敞明亮的楼房,大伙儿悬着的心逐渐有了底。
今年年初,原规划200万平方米棚改项目最后遗留下的在建“小园经改棚”项目传来封顶消息,23栋住宅楼可提供安置房4782套,均已全部完成主体施工,如今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与此同时,该区新增的100万平方米8个安置房收尾项目也已全部开工建设,共涉及城子、曹各庄和小园3个地区,计划建设安置房1.4万套,是门头沟区棚改工程的收官之作。
为了让更多的棚改居民能够参与到小区的开发建设进程,门头沟区有关部门决定将新建小区的命名权交给居民。新增8个定向安置房小区,每个小区备选3个,一共24个名称可供居民票选。而在这新增的100万平方米安置房项目中,永定地区5个安置房项目周边紧邻S1线轨道交通,是门头沟区不可多得的黄金地段,其他3个项目也交通便利、山水环绕、环境优美。相关部门还计划在周边新建和改建各类主题公园,为居民提供优美的休闲场所。
此外,在建安置房小区的服务配套也很齐全,公共服务功能完备。据门头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小区内已规划新建了18所中小学、幼儿园及医疗、商业、养老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现已有部分建成尝试投入使用,将给居民们入住后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来源:北京晚报 通讯员 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