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自由之路:“地下铁路”秘史》黑人逃奴的美国往事

2017-03-31 17:02 编辑:TF006 来源:北京晚报

与《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埃里克·方纳著,商务印书馆)一书中纵贯美国史的宏大叙事不同,埃里克·方纳的《自由之路:“地下铁路”秘史》只是一部篇幅不大的专题史,讲述的是19世纪中期黑人追求自由的美国故事。

作者 张弘


《自由之路:“地下铁路”秘史》

美国内战前夕,南方和北方的关系陷入僵局。由于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北方较早废除了奴隶制,大多数都是自由州。而南方的发展速度落后于北方,在经济模式上也依靠大量的黑奴。为此,北方的自由州与南方的蓄奴州在奴隶制问题上相持不下,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奴隶暗中越过南北分界线——梅森-迪克森线,去追寻自由。在他们所经之路上,有无数不知名的男女帮助他们藏匿行踪、逃脱追捕,把他们送往安全地带,这就是传说中的“地下铁路”。在19世纪追求自由的奴隶中,最有名的就是弗雷德里克·贝利。

1817年2月,弗雷德里克·贝利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塔尔波特县吐卡霍地方的一个种植场。母亲是一个黑人奴隶,父亲是一个白人。他生为奴隶,从未见过生身父母,是在马里兰州的一个种植园中由外祖母带大的。八岁时他被送到巴尔的摩当家奴。在巴尔的摩,女主人教他读书,虽然这是法律禁止的。后来又被转卖到种植园里,经常遭受“驯奴者”的鞭笞。1936年,贝利和四个朋友密谋出逃,因计划败露被拘捕,随后被遣还原主。两年后,在巴尔的摩一家船坞当捻缝工人的贝利在此密谋出逃。他的未婚妻,自由黑人安娜·穆雷给他买火车票的钱,贝利还向一名退休的黑人水手借了证明自由人身份的文书。1838年9月,他乘火车辗转到达纽约,改名为弗雷德里克·约翰逊,和后来到达的安娜·穆雷举行了婚礼。由于担心纽约不安全,他们又逃到了马萨诸塞州的新贝德福德,在此改名为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

道格拉斯虽然争得了自由,但他一刻也没有忘记仍然处在奴隶主压迫下的南方同胞的苦难。来到北方后,他阅读到由著名的废奴运动领导人加里森主办的《解放者》周刊,参加了废奴组织——“反奴隶制协会”的活动,积极投身于废奴运动。在废奴运动中,他成为了一名杰出的演说家、作家、人道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是一个巨人般的人物。

此前,“地下铁路”或被神话、或被扭曲。《自由之路:“地下铁路”秘史》依据原始的材料,勾画出纽约市“地下铁路”发展的历史图景,不仅呈现了美国奴隶制与逃奴问题,更显示出记者一般的叙事能力,书中讲述了多个无数打动人心的故事,展示了美国黑奴对于自由的追求。

而《别了,孟德斯鸠:新分权的理论与实践》(布鲁斯·阿克曼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关注的却是自由的保障。阿克曼尝试建构一种“新分权”的模式,作者特别强调,自由民主的宪政价值并非是一元的,它至少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民主正当性、职能专业化与基本权利保障。作者明确反对总统制,也并不迷恋威斯敏斯特式的议会制。他以当代德国、加拿大、南非、印度等国家的经验为基础,提出了“有限议会制”及“一个半议院”的方案。除了立法、行政、司法分支外,在政府组织中还可能包括其他分支,如廉政的分支(独立的监察机构)、规制的分支、民主的分支(选举委员会)、分配正义的分支等等。

《无需法律的秩序》(罗伯特·C.埃里克森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则牵涉到自由的保障。作者以美国加州农场为田野调查对象,展现了两个主题:世界偏僻角落发生的事情可以说明有关社会生活组织的中心问题;法律制定者如果对促成非正式合作的社会条件缺乏眼力,他们就可能造就一个法律更多但秩序更少的世界。埃里克森整合了法律、经济学、社会学、博弈论以及人类学等学科的文献,阐释了人们大多以非正式规则也即社会规范进行自我治理,而无需国家或是其他位于中心的协调者,探索并展示了一个无需法律却成功实现有序的未知世界。但在我看来,本书的观点和结论过于理想化。

《社会因何要异见》(凯斯·R.桑斯坦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显示,异见对于自由极其重要。本书探讨了美国宪法的精髓,以及言论自由、异见、包容新的思想对于维持和助益现代社会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个人而言,从众常常比较明智。但从众亦能将个体和社会带往不幸甚至是灾难性的方向。其危险在于,对他人的人云亦云,会导致我们无法发现自己究竟知道或者相信什么。我们的沉默,使社会失于获取重要信息。正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宪法中保护公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